二战上海犹太人 犹太人 上海

红豆

上海滩上的“逃难者乐园”

二战时期的上海,简直是个“国际大杂烩”。你想想,日本人、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有一大群犹太人,全都挤在这个小地方。犹太人?对,就是那些聪明得不得了的犹太人!他们在欧洲被纳粹追得满世界跑,结果一不小心就跑到了上海。你说巧不巧?上海那时候可是个“开放城市”,谁都能来,谁都能走。犹太人一来,发现这里简直是天堂——没有签证限制,没有种族歧视,甚至连房租都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于是乎,一大群犹太人就拖家带口地来了。

二战上海犹太人 犹太人 上海

“小维也纳”的诞生

犹太人到了上海后,可不是光吃吃喝喝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在上海的虹口区建起了自己的小社区。你没听错,就是那个现在房价贵得离谱的虹口区!那时候的虹口区可不像现在这么高大上,但犹太人硬是把它变成了一个“小维也纳”。咖啡馆、面包店、音乐厅应有尽有。你走在街上,闻到的不是臭豆腐的味道,而是新鲜出炉的面包香和浓郁的咖啡味。犹太人的音乐天赋也在这时候发挥得淋漓尽致,街头巷尾总能听到悠扬的小提琴声和钢琴声。你说这是逃难吗?这简直是来度假的好吗!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友谊

虽然上海是个“开放城市”,但日本人可不是吃素的。1943年,日本人搞了个“无国籍难民隔离区”,把所有犹太人都关在了一个小地方。这下可好,本来是来逃难的犹太人突然发现自己又被关起来了!不过呢,中国人可没袖手旁观。很多中国老百姓偷偷给犹太人送吃的、送药的,甚至帮他们逃跑。你想想看,这得多大的勇气啊!日本人可是凶得很呢!但中国人就是这么仗义——你对我好一分,我对你好十分!这种友谊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二战结束后,很多犹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或者去了美国、以色列什么的。但他们心里一直记着上海的好——毕竟这个地方曾经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