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讽刺科举的诗句 批判科举制的古诗词

兰亭序

科举考试:古人的“高考”焦虑

说到科举考试,那可是古代版的“高考”,只不过没有今天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只有一篇篇的八股文。古人为了这一场考试,可以说是拼了老命。你以为现代人熬夜复习很辛苦?古人可是要背诵四书五经,还要写出一篇篇让考官满意的“标准答案”。难怪有人说,科举考试是古代版的“标准化考试”,考官们只认准那几个套路,考生们也只能跟着套路走。

古人讽刺科举的诗句 批判科举制的古诗词

不过,古人们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科举考试有多么荒唐。于是,一些聪明的文人就开始用诗句来讽刺这种制度。比如有一句诗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听起来好像很励志,但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为了科举考试而苦读的书生们。十年寒窗苦读,结果一朝成名天下知,这听起来像是个励志故事,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在说科举考试把人变成了只会读书的机器吗?

八股文的“魔力”

说到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给了考生一个明确的写作框架,恨的是这个框架太死板了。古人们为了应付这种八股文写作,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你以为现代人写论文很难?古人写八股文更难!因为八股文不仅要求内容符合考官的口味,还要求格式、字数、句式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写。难怪有人说,八股文是古代版的“格式化写作”。

不过,古人们也不是没有幽默感。他们知道八股文的荒唐之处,于是就用诗句来调侃这种写作方式。比如有一句诗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文章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为了应付八股文而绞尽脑汁的考生们。文章千古事?不就是一篇篇的八股文吗?得失寸心知?不就是考官的一句话吗?

考官的眼光:谁说了算?

说到科举考试的考官们,那可真是让人又敬又畏。敬的是他们掌握着考生的命运;畏的是他们的眼光实在是难以捉摸。古人们为了讨好这些考官们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你以为现代人面试很难?古人参加科举考试更难!因为考官们的眼光实在是太独特了——他们喜欢的文章风格、内容、甚至字迹都要符合他们的口味才行。难怪有人说,科举考试是古代版的“主观评价”系统。

不过古人们也不是没有幽默感他们知道考官们的眼光有多么难以捉摸于是就用诗句来调侃这种评价方式比如有一句诗说:“一纸文章定终身功名富贵从此分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文章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为了讨好考官而绞尽脑汁的考生们一纸文章定终身不就是一篇篇的八股文吗功名富贵从此分不就是考官的一句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