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晚霞如火

齐桓公的“大器晚成”

齐桓公,这位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年轻时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他爹齐襄公在位时,他因为看不惯老爹的专横跋扈,索性跑路去了莒国。这小伙子虽然逃得快,但心里可没少琢磨着怎么夺回自己的江山。后来,机会终于来了,齐襄公被杀,齐桓公趁机回国登基。不过,这位新君可不是一上台就威风凛凛的,他可是个“大器晚成”的主儿。刚上位时,他还得靠他的两位好兄弟——鲍叔牙和管仲来帮他稳住局面。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的“慧眼识珠”

说到鲍叔牙,这位可是齐桓公的“伯乐”。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做生意时,管仲总是多分点钱给自己。按理说,这种朋友早该绝交了,但鲍叔牙却觉得管仲是个难得的人才。后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宰相,可鲍叔牙却推荐了管仲。他说:“您要是想治理好国家,就得用管仲。我嘛,顶多算个‘二把手’。”齐桓公一听,虽然心里有点不爽,但还是听了鲍叔牙的话。结果呢?管仲一上任就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桓公也因此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你说这鲍叔牙是不是“慧眼识珠”?

管仲的“奇招妙计”

管仲上任后可没少出奇招妙计。他先是整顿内政,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接着又对外用兵,把周边的小国一个个收拾得服服帖帖。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和鲁国打仗时用的“买鹿计”——他派人去鲁国高价收购鹿肉。鲁国人一看有利可图,纷纷放下农活去抓鹿了。结果呢?鲁国的粮食产量大减,最后不得不向齐国低头求和。这一招不仅让鲁国吃了大亏,还让其他国家对齐国刮目相看。你说这管仲是不是个“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