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比喻 我不杀伯仁的警示

飞花逐月

伯仁是谁?我怎么就杀他了?

哎呀,这事儿说来话长,但咱们得从“伯仁”这个人说起。伯仁,名字听起来挺文艺的,其实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臣,名叫周顗(yǐ)。不过呢,这位伯仁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他可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可是,问题来了,我怎么就“杀”了他呢?这事儿还得从他的好朋友王导说起。

我不杀伯仁比喻 我不杀伯仁的警示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之一,地位显赫。有一天,王导的弟弟王敦造反了,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王导心里那个急啊,赶紧跑到皇帝面前求情,说自己绝对不会跟着弟弟一起造反。皇帝呢,心里也有点犹豫,毕竟王导的地位在那儿摆着呢。这时候,伯仁站出来了,他对皇帝说:“王导这个人啊,我了解他,他绝对不会造反的!”这话一说出来,皇帝心里踏实了不少。

可是呢,伯仁虽然帮了王导一把,但他平时说话太直了点儿。有一次喝酒的时候,伯仁喝多了就开始数落王导的不是。这下可把王导给惹毛了!王导心想:“你平时帮我说好话也就算了,现在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我坏话!”于是乎,王导心里就记恨上了伯仁。后来王敦造反成功了(哎呀妈呀这剧情反转得也太快了吧)!他一上台就开始清算那些反对他的人——包括伯仁。结果呢?伯仁就这么被杀了!

我不杀伯仁?那谁杀的?

好了好了别急别急!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在想:“你不是说‘我不杀伯仁’吗?那到底是谁杀了他啊?”嘿嘿别急嘛让我慢慢给你讲清楚~其实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不是真的指某个人亲手杀了某个人——而是指某个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某个行为或者事件、但因为某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发生、并且自己对此感到非常后悔和自责……哎呀这段话怎么这么绕口令啊!总之就是:虽然我没有直接动手杀人、但因为我的某些言行导致了别人被杀、所以我心里特别难受……懂了吧?

回到刚才的故事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王敦杀了伯仁、但实际上真正导致伯仁被杀的原因却是因为之前他和朋友之间的那些小摩擦和小误会……特别是他和好朋友之间的那些小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这个成语就是在提醒我们:做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就记仇或者翻脸不认人……否则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哦~

这个成语现在还能用吗?

当然能用啦!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1700多年前吧)、但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小矛盾和小摩擦可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哦~比如说你和你闺蜜因为一件小事吵架了、结果她一气之下就把你拉黑了……这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和后悔:“唉我真的不是故意要伤害她的感情啊……我不杀闺蜜闺蜜却因我而伤心……”再比如说你在公司里和同事因为工作上的分歧吵了一架、结果第二天他就辞职不干了……这时候你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我真的不是故意要让他离职的啊……我不杀同事同事却因我而失业……”总之就是用来表达那种“我没有直接做坏事但却间接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发生”的感觉啦~

而且现在这个成语还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中——比如职场关系啊、朋友相处啊、甚至情侣吵架都可以用到它哦~比如男朋友因为玩游戏没接女朋友电话导致女朋友生气分手了——这时候男朋友就可以说:“我真的不是故意要分手的啊……我不玩游戏游戏却因我而分手……”再比如老板因为开会太晚导致员工加班太累辞职不干了——这时候老板就可以说:“我真的不是故意要让员工辞职的啊……我不开会会却因我而辞职……”总之就是用来表达那种“我没有直接做坏事但却间接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发生”的感觉啦~而且用起来还特别幽默风趣呢~不信你去试试看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