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什么不到欧洲 外国有记录郑和吗

银汉迢迢

郑和的船队:大到可以装下整个欧洲

你知道吗?郑和的船队可不是一般的船队,那可是“海上巨无霸”!他的宝船长100多米,宽几十米,比现代的足球场还大。想象一下,这么大的船要是开到欧洲,估计欧洲人得惊掉下巴——“这是什么怪物?”而且,郑和的船队不仅有宝船,还有战船、粮船、水船等各种功能齐全的船只。整个船队加起来有几百艘,人数多达几万人。要是把这些人都放到欧洲,估计欧洲的小镇都得挤爆了!

郑和为什么不到欧洲 外国有记录郑和吗

不过,郑和的船队虽然大,但也不是没有缺点。你想啊,这么大的船队,吃喝拉撒都是问题。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和水就得好几吨。要是跑到欧洲去,中途没补给站,那可就尴尬了——总不能让几万人饿着肚子划船吧?所以啊,郑和虽然有实力去欧洲,但考虑到后勤问题,还是选择了在亚洲和非洲转悠。

明朝的外交政策:不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说到明朝的外交政策,那可是相当“佛系”。明朝皇帝们觉得,天朝上国嘛,没必要到处跑去跟别人打交道。只要别人来朝贡就行了。所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宣扬国威、招揽朝贡国、打击海盗什么的。至于跑到欧洲去?那多麻烦啊!再说了,欧洲那时候也没啥值得明朝惦记的东西——除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风俗习惯和建筑风格外。

而且啊,明朝皇帝们还担心一件事:要是郑和跑到欧洲去了,万一被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忽悠了怎么办?要知道那时候欧洲人可是很会做生意的——虽然技术不如中国先进吧(至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为了避免被忽悠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外交麻烦)明朝政府决定还是让郑和在自家门口转转得了。反正亚洲和非洲的国家都挺听话的嘛!

地理知识:当时的世界地图长啥样?

说到地理知识啊……咳咳……其实当时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还是挺有限的(当然比一般人强多了)。虽然郑和下西洋时带回了不少关于其他国家的信息(比如马可·波罗写的游记什么的)但具体到欧洲……嗯……好像还真没多少人知道它在哪儿!那时候的地图上可能连个明确的“欧洲”标签都没有呢!(开玩笑啦)

再说了……就算知道欧洲在哪儿又怎样?从中国到欧洲可不是坐个高铁就能到的距离啊!中间隔着茫茫大海不说还得经过各种复杂的海域(比如印度洋、地中海什么的)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而且那时候又没有GPS导航系统(虽然指南针已经有了吧)万一迷路了怎么办?总不能靠看星星认路吧?(虽然古代航海家确实这么干过)所以啊……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再加上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限……郑和选择不去欧洲也是情有可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