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房价,大洋来买单
在民国时期,买房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要用大洋来买单。那时候的大洋,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种“大洋”——指的是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民国的大洋,是实实在在的银元,上面印着袁世凯的头像,俗称“袁大头”。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是硬通货,买房子、买地、买家具,样样都离不开它。
想象一下,你穿越回民国,手里攥着几块大洋,准备去买房。首先得搞清楚,那时候的房子可不像现在这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民国的房价相对便宜一些,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得起的。比如在北京的四合院,一套中等规模的四合院大概要几千块大洋。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别忘了,那时候的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块大洋。所以,买套四合院相当于现在的普通人攒个几十年工资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
买房子的那些事儿
在民国买房,可不是交了钱就能拎包入住那么简单。首先得找中介(那时候叫“掮客”)帮你找房子,然后还得请律师(那时候叫“讼师”)帮你起草合同、过户手续。这些费用可不便宜,加起来也得几百块大洋。而且,民国的房子大多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买之前还得请个懂行的师傅来看看房子的结构是否结实、有没有漏雨等问题。要是买到个“豆腐渣工程”的房子,那可就亏大了。
另外,民国的房子还有一个特点——地段决定一切。比如在上海的南京路、外滩一带的房子,价格可比其他地方贵得多。一套临街的商铺可能要上万块大洋,而偏僻一点的地方可能只要几千块大洋就能买到一套不错的住宅。所以,如果你是个精明的买家,就得好好研究一下地段和房价的关系了。
买房后的那些烦恼
买了房子之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了。民国的房子大多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没有暖气……这些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用水问题吧:你得每天早上提着水桶去井边打水;做饭得用煤炉子或者柴火灶;冬天取暖得烧炭或者烧柴火……这些琐事加起来可够你忙活的。
还有更让人头疼的事——治安问题。民国的治安可不像现在这么好:小偷小摸、强盗抢劫时有发生;再加上那时候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住在城里还好点儿;要是住在城外或者偏僻的地方……那可真是“夜不能寐”啊!所以啊:买了房子之后还得考虑安全问题——最好找个靠谱的保安公司(那时候叫“镖局”)来保护你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