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还是砸瓮?这是个问题
咱们先聊聊司马光,这哥们儿可是北宋的大名人,写了《资治通鉴》,那书厚得跟砖头似的,读完估计能当枕头用。不过今天咱不聊他的书,聊他小时候砸缸的事儿。你肯定听过这故事吧?一个小屁孩掉缸里了,司马光二话不说,抄起石头就砸缸,救了小伙伴一命。这故事教育我们:关键时刻要果断,别磨磨唧唧的。
但问题来了:司马光砸的到底是缸还是瓮?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有人说他砸的是缸,因为缸大嘛,能装水;有人说他砸的是瓮,因为瓮小点儿,更适合小朋友掉进去。其实吧,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咱们得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分析。
缸和瓮的区别,你知道吗?
咱们先说说缸和瓮的区别。缸嘛,一般是陶制的,大肚子小口儿,像个胖葫芦似的。古代人用它来装水、装粮食啥的。瓮呢,也是陶制的,但比缸小点儿,像个瘦葫芦。古代人用它来腌菜、酿酒啥的。简单来说:缸大瓮小。
那司马光砸的到底是哪个呢?根据史料记载(对对对,史料也有记载这种事儿):当时那个容器是用来装水的。所以啊,按理说应该是缸。但也有人说了:那时候的小朋友个子不高啊(毕竟营养不良嘛),掉进个大缸里多危险啊!所以可能是瓮。哎呀呀,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历史真相:可能是个“大号茶杯”
其实啊,历史真相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趣。有专家研究过(对对对,专家连这种事儿都研究):当时那个容器可能既不是大缸也不是小瓮——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大号茶杯”!没错!就是那种既能装水又不至于让小朋友淹死的大小。这样一想:司马光砸它还真是明智之举!既救了小伙伴又没浪费太多力气(毕竟他还小嘛)。
而且啊(继续八卦):有人怀疑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编的!为啥呢?因为司马光小时候太聪明了(据说他六岁就能背《论语》)——所以大家觉得他肯定干过点惊天动地的事儿来证明自己有多牛!于是就编了个“砸缸救人”的故事出来——反正也没人去考证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嘛!哈哈哈……开个玩笑啦!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真是假——这个故事确实挺有意思的!至少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关键时刻要果断出手——别管是砸缸还是砸瓮——救人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