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难之役为何成功

锦瑟流年

朱棣的“创业”心态

朱棣这哥们儿,别看他后来成了明成祖,但他年轻时可是个“创业型”选手。他不像他哥朱允炆那样,一出生就坐在皇位继承人的宝座上,等着天上掉馅饼。朱棣从小就知道,想要啥得自己去争取。所以当他听说他侄子朱允炆要削藩,削到自己头上时,他心里那股“创业”劲儿就上来了。你削我?那我就削你!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最后直接把侄子的“公司”给收购了。

朱棣靖难之役为何成功

朱棣的这种“创业”心态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你想啊,一般人听到自己要被削藩,估计早就吓得腿软了,但朱棣不一样,他直接把这当成了一次机会。他开始招兵买马,拉拢人心,甚至还给自己找了个“靖难”的名头——说是为了国家安宁才起兵的。这招可真是高明,既显得自己正义凛然,又让手下的人觉得自己是在为国效力。这样一来,他的“公司”不仅没垮,反而越做越大。

朱允炆的“管理失误”

再说说朱允炆这孩子吧,虽然他是个皇帝,但说实话,他的管理能力真不咋地。你想啊,作为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决断力。可朱允炆呢?他在处理藩王问题上总是犹豫不决。一开始他想削藩吧,但又怕得罪那些叔叔们;后来他想和解吧,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皇位继承权。这样一来二去的,搞得他自己都晕头转向了。

更搞笑的是,朱允炆在用人上也是一塌糊涂。他想用李景隆去打仗吧?结果李景隆是个草包;他想用黄子澄去搞政治吧?结果黄子澄也是个书呆子。你说你一个皇帝,手下都是这种人怎么行?反观朱棣那边呢?人家手下可都是实干家啊!像姚广孝这样的谋士、张玉这样的猛将……简直是人才济济!所以啊,朱允炆的管理失误可不是一点半点儿的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

最后说说天时地利人和吧!这可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啊!首先说天时吧——那时候明朝刚建立不久嘛!老百姓对朝廷还没那么死心塌地呢!再加上朱元璋晚年搞的那一套严刑峻法啊……搞得民心有点散了嘛!所以当朱棣打着“靖难”旗号起兵时啊……很多老百姓都觉得这是个机会呢!说不定换个皇帝日子会更好过呢!于是纷纷支持朱棣啊!这就叫天时嘛!

再说地利——你想啊!南京离北方多远啊!而燕王府就在北京附近嘛!所以当朱棣起兵后啊……很快就占领了北方大片地区嘛!而南京那边呢?想派兵来打吧?路途遥远不说还容易被截断补给线呢!这就叫地利嘛!再加上人和——前面说了嘛!朱棣手下人才济济嘛!而南京那边呢?除了几个书呆子和草包将军外啥都没有嘛……这就叫人和嘛!三者合一你说能不成功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