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字“仲谋”有何深意?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他的名字和字号在中国历史上颇具象征意义,尤其是“仲谋”二字,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古代,人们取字往往与名字相辅相成,表达某种期望或寓意。那么,“仲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孙权的生平、历史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特质入手。

“仲”字的含义与排行
在古代,“仲”字通常用来表示排行中的第二位。比如孔子字仲尼,孟子字仲子,都是取自排行第二的含义。孙权在家中也是排行第二,他的哥哥是孙策。因此,“仲”字在这里不仅表明了他的排行位置,还隐含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虽然孙权是次子,但他后来继承了兄长的基业,成为东吴的领导者。可以看出,“仲”字不仅是对他排行的描述,也暗示了他作为继承者的身份。
“谋”字的智慧与策略
至于“谋”字,则直接指向了智慧、策略和计谋。孙权在三国时期以善于用计、深思熟虑著称。他不像曹操那样雄才大略、气势磅礴,也不像刘备那样仁义宽厚、以德服人。相反,孙权更擅长在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平衡点,利用外交手段和军事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赤壁之战后,他与刘备结盟对抗曹操;后来又巧妙地利用周瑜、鲁肃等谋士的智慧来扩大东吴的势力范围。因此,“谋”字很好地概括了孙权的性格特点和政治手段。
历史评价中的“仲谋”
从历史评价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孙权是一个善于谋划的领导者。他虽然没有像兄长孙策那样骁勇善战,但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耐心稳住了江东的基业。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孙权时写道:“性度弘朗,仁而多断……能屈身忍辱……可谓识时务者也。”这段话不仅赞扬了孙权的宽厚仁慈和果断决策能力,也强调了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对的能力——这正是“谋”字的体现。因此可以说,“仲谋”二字不仅是他个人的标签,也是对他一生成就的高度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