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的“疯癫”人生
说到《儒林外史》里的讽刺人物,范进绝对是首当其冲。这位仁兄考了一辈子科举,终于在年过半百时中了举人。按理说,这本该是个大喜的日子,可范进的表现却让人哭笑不得——他居然高兴得疯了!这可不是夸张,是真的疯了。先是狂笑不止,接着又跑到街上大喊大叫,最后还跑到池塘边要跳水自尽。这场景,活脱脱一个“科举版的范进中举”喜剧片。
范进的疯癫行为,表面上是因为中了举人太高兴,实际上却是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一种讽刺。考了一辈子,终于有了个结果,结果却被这个结果给“吓”疯了。这不就是在说,科举制度把人逼得连正常反应都做不出来了嘛!范进的疯癫不仅讽刺了科举制度的残酷,也讽刺了那些为了功名不择手段的人。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就是个典型例子,平时对范进冷嘲热讽,一听说女婿中了举人,立马变脸成了“慈父”。这种前后反差,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严监生:吝啬鬼的“抠门”传奇
接下来要说的是严监生,这位可是《儒林外史》里出了名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吝啬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家里有万贯家财,却连一根灯芯都舍不得多点。临死前还因为家里点了两根灯芯而不肯咽气,非要等到家人把其中一根灯芯掐灭才安心闭眼。这场景要是拍成电影,估计能让人笑掉大牙。
严监生的吝啬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他对家人的态度上。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抠门到家了。儿子生病了也不舍得花钱请大夫看病;儿子结婚时也不舍得花钱置办婚礼;甚至连儿子死后也不舍得花钱买棺材……这种吝啬程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严监生的吝啬不仅讽刺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也讽刺了那些为了钱财连亲情都不顾的人;更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风气!
匡超人:从纯朴少年到虚伪文人的蜕变
最后要说的匡超人也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物;这位仁兄原本是个纯朴善良的农村少年;后来却因为追求功名而逐渐变得虚伪狡诈起来;匡超人的蜕变过程可以说是《儒林外史》里最具有戏剧性的情节之一!刚开始时;匡超人还是个孝顺父母、勤劳肯干的好青年;后来却因为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文人雅士”而逐渐迷失了自己;开始追求名利、攀附权贵、欺世盗名……这种前后反差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匡超人的蜕变不仅讽刺了那些为了功名而丧失自我的人;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上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圈子里的虚伪风气;更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造成的扭曲和异化!匡超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初心和本真;即使得到了再多的名利和地位也是徒劳无功的!正如那句话所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匡超人一样保持初心和本真吧!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能像匡超人那样保持初心和本真就好了……可惜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啊……唉……算了算了……还是继续说回《儒林外史》吧……总之呢……《儒林外史》里的这些讽刺人物真是各有各的特色啊……他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也让我们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吧……好了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吧……下次有机会再继续聊《儒林外史》里的其他人物吧……拜拜啦各位亲们~么么哒~爱你们哟~比心心~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