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猫的称呼,真是五花八门
你知道吗?古代人给猫起的名字,简直比现代人给宠物起名还要有创意!在古代,猫的名字可不是随便叫叫的,它们有的高贵,有的神秘,还有的直接就是“吃货”的代名词。比如在战国时期,猫被称为“狸”,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某种神秘的动物?其实,“狸”就是猫的一种,只不过那时候的猫可能还没现在这么萌,更像是一只小野兽。
到了汉代,猫的名字变得更加多样化。有的地方叫它“狸奴”,听起来像是某个古代贵族的小跟班;还有的地方叫它“白虎”,估计是因为猫的颜色和老虎有点像。不过最搞笑的是,有些地方直接叫它“食鼠兽”,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干嘛的了——抓老鼠!看来古代人给猫起名也是挺实在的。
猫在古代的地位,从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员
别看现在我们把猫当宝贝一样宠着,古代的猫可没这么幸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猫的主要任务就是抓老鼠。尤其是在粮仓里工作的猫,简直是古代版的“保安队长”。它们的工作内容很简单:抓老鼠、保护粮食、偶尔卖个萌(虽然那时候的人可能不太懂什么叫卖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猫的地位也在慢慢提升。到了唐代,猫已经不仅仅是捕鼠工具了,它们开始进入人们的家庭生活。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特别喜欢养猫。他们不仅给猫起了各种文艺的名字,还经常写诗赞美猫咪的美貌和机智。比如唐代诗人陆龟蒙就写过一首《咏猫》:“狸奴白昼眠花下,不识人间有鼠愁。”这诗写得真是既幽默又温馨。
到了宋代,猫的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宋代的皇帝们特别喜欢养猫,甚至连皇宫里都有专门的“猫咪办公室”——御猫房!这些猫咪不仅享受着皇家待遇,还经常被皇帝们当作礼物送给大臣们。看来在宋代当官不仅要会拍马屁(字面意思)还要会拍猫咪才行啊!
古代人对猫咪的爱恨情仇
虽然古代人很喜欢猫咪(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和皇帝们)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对猫咪那么友好哦!比如在《聊斋志异》里就有不少关于猫咪的故事——有的故事里猫咪是正义的化身帮助人们解决了各种难题;而有的故事里猫咪则变成了邪恶的代表专门祸害人间(当然这些故事大多是为了吓唬小孩子不要晚上出门)。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很多人喜欢养猫咪但也有不少人害怕或者讨厌它们——尤其是那些怕老鼠的人(没错说的就是你!)这些人觉得猫咪虽然可爱但毕竟是捕食老鼠的动物难免会让人感到不安;再加上有些人觉得猫咪太独立、太神秘了根本不像狗那样忠诚可靠所以干脆就不养了(当然这些人后来都后悔了因为现在的狗也都很独立好吗?!)总之呢在古代社会中对于猫咪的态度可以说是爱恨交织、褒贬不一啊!不过话说回来无论人们怎么看待它们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只要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出现在你面前你都会忍不住想要摸摸它、抱抱它、亲亲它……对吧?!毕竟谁能抵挡得住一只毛茸茸、软乎乎、还会撒娇卖萌的小可爱呢?!所以啊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可爱的喵星人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个孤独或者快乐的时刻……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这些小家伙如此着迷的原因吧!好了今天关于《古代把猫叫做什么》的文章就先聊到这里啦!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分享哦!最后再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家里也有一只可爱的小喵星人的话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哦因为它可是你生活中最温暖的小天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