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躺平”生活
明朝后期,皇帝们的日子可以说是相当“佛系”。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历皇帝,他在位48年,其中有30年几乎不上朝,整天躲在宫里吃喝玩乐。你说他懒吧,他还真懒得有水平,连大臣们的奏折都懒得看。不过,这位皇帝的“躺平”生活可不是孤例,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更是一上台就忙着吃喝玩乐,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把自己给“吃”没了。
这些皇帝们不仅自己“躺平”,还带动了整个朝廷的“躺平”风气。大臣们一看皇帝都不干活了,自己也就跟着摸鱼。于是乎,朝廷上下一片和谐,大家都在忙着推诿扯皮、争权夺利,真正干实事的人反倒成了稀有动物。这种“躺平”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可以说是明朝后期的一大特色。
百姓的“水深火热”
如果说皇帝和大臣们过着“躺平”的生活,那么普通百姓的日子可就真的是“水深火热”了。明朝后期,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首先是税收问题,朝廷为了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军队开支,不断增加赋税。老百姓不仅要交田赋、丁银,还要交各种杂税,甚至连喝水都要交税!这还不算完,官员们还经常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老百姓的日子简直是苦不堪言。
除了税收问题,天灾也是一个大麻烦。明朝后期气候异常,旱灾、水灾、蝗灾轮番上阵。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蝗虫啃得一干二净,好不容易有点收成又被洪水冲走。更惨的是瘟疫横行,老百姓生病了连个大夫都请不起。于是乎,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可以说,明朝后期的百姓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商人的“富贵险中求”
在明朝后期的社会中,商人阶层倒是过得相对滋润一些。虽然朝廷对商人一直采取打压政策——比如限制商人穿丝绸、坐轿子之类的——但商人们还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冒险精神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和沿海一带的商人更是富得流油——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畅销海内外;盐商、茶商更是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甚至还有一些胆大的商人偷偷跑去海外做生意——虽然这种行为在当时是违法的!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嘛!这些商人们不仅赚到了钱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过他们也面临着各种风险:既要应付官府的盘剥又要提防海盗的抢劫;还要时刻提防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总之就是一句话:有钱赚的地方就有风险!但这些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奔波在致富的道路上……毕竟在这个时代能过上好日子的机会并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