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时巴蜀是什么地方

轻舟

巴蜀的“巴”和“蜀”,到底是个啥?

说到秦国时的巴蜀,你可能第一反应是:“巴蜀?不就是四川吗?”没错,现在的四川确实是古巴蜀的一部分,但那时候的巴蜀可不只是今天的四川那么简单。巴蜀其实是由两个地方组成的:“巴”和“蜀”。听起来像不像两个小兄弟在吵架?其实它们还真有点像。

秦国时巴蜀是什么地方

先说说“巴”吧。巴地大致在今天的重庆一带,那时候的重庆可不是现在这个网红城市,而是一个山高水险的地方。巴人呢,据说特别擅长打仗,尤其是水上作战。你想想,重庆那地方,山多水多,打起仗来肯定得有点水上功夫吧?所以巴人在这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不过呢,他们也不是整天打打杀杀的,人家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他们的图腾是蛇,据说是因为蛇在水里游得快,象征着他们的勇敢和机智。

再来说说“蜀”。蜀地呢,主要在今天的四川盆地一带。这个地方可是个宝地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种啥长啥。所以蜀地的农业特别发达,粮食产量高得让人眼红。蜀人呢,性格相对温和一些,不像巴人那么好斗。他们更喜欢安安稳稳地种地、养蚕、织布。所以啊,蜀地在秦国时期可是个重要的粮仓和经济中心。

秦国为啥对巴蜀这么感兴趣?

你可能会问了:“秦国为啥对这两个地方这么感兴趣呢?”其实啊,秦国对巴蜀的兴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首先呢,巴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你看啊,秦国在西北边儿上,想要往南发展的话,必须得经过巴蜀这个地方。而且呢,巴蜀离楚国也不远(楚国在当时可是个大国),控制了巴蜀就等于控制了一条通往楚国的捷径。这样一来啊,秦国的战略布局就更加灵活了。

其次呢,巴蜀的经济价值也不容小觑。前面说了嘛,蜀地的农业特别发达,粮食产量高得吓人;而巴地虽然山多水险吧(听着好像不太适合种地)但实际上也有不少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比如矿产什么的(当然啦那时候可能还没发现那么多矿产)总之就是很有潜力啦!而且呢!如果把这两个地方都纳入自己版图的话……那秦国的实力岂不是蹭蹭往上涨?想想都觉得美滋滋啊!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文化因素啦!虽然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看不顺眼吧(毕竟谁都想当老大嘛)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想真正强大起来光靠武力可不行还得有文化底蕴才行!而当时的华夏文明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今天河南、陕西这些地方)至于长江流域嘛……虽然也有一些文明存在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落后一些啦!所以如果能够把长江流域也纳入自己版图的话……那岂不是等于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想想都觉得激动人心啊!

秦国是怎么搞定巴蜀的?

好了好了说了这么多终于要进入正题啦——秦国到底是怎么搞定这两个难缠的小兄弟的呢?其实过程还是挺曲折滴~首先呢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大概公元前4世纪左右)秦国就开始对这两个地方动心思了;但那时候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只能采取一些比较温和的手段——比如联姻啊、贸易往来啊什么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渗透进去~不过效果嘛……只能说一般般啦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对不对?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被你忽悠过去滴~

后来到了战国中期(大概公元前316年左右)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楚国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原因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乱成一锅粥那种感觉)于是给了秦国可乘之机;趁着这个机会秦军大举南下直接攻占了成都平原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盆地中部地区);这样一来就等于把整个成都平原都收入囊中了~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才能真正控制住这片新占领的土地呢?毕竟这里离关中平原(也就是今天陕西中部地区)还是有点远滴交通也不太方便……怎么办才好呢?

于是乎聪明绝顶的商鞅同志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修路!没错你没有听错就是修路!他建议沿着渭河谷地修建一条直通成都平原的大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方便军队调动还能促进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简直是一举两得有没有?!当然了修路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为了长远利益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乎在商鞅同志的大力推动下这条被誉为“古代高速公路”的大道终于建成通车啦!从此以后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起来;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别厉害?!当然了除了修路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措施比如移民实边啊、设立郡县制啊等等等等总之就是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土地的控制力度呗~经过一系列努力之后最终成功地将整个成都平原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版图之中~从此以后这片富饶美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便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怎么样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特别涨知识?!那就赶紧收藏起来慢慢消化吧哈哈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