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签约生涯”
李鸿章,这位晚清的“外交达人”,他的名字几乎成了“签约”的代名词。你可能不知道他签了多少条约,但你一定听说过他签的那几个大名鼎鼎的条约。李鸿章的“签约生涯”可谓是跌宕起伏,既有无奈,也有心酸。他签的那些条约,有些是为了保住大清的颜面,有些则是为了给大清留点儿家底。总之,李鸿章的签约之路,充满了戏剧性和历史感。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大手笔”
说到李鸿章签的条约,最出名的莫过于《马关条约》了。这个条约可是让李鸿章成了“割地赔款”的代表人物。当时的中日甲午战争打得大清是满地找牙,最后不得不派李鸿章去日本谈判。谈判桌上,日本人狮子大开口,要求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还要赔款两亿两白银。李鸿章心里那个苦啊,但他也没办法,毕竟大清打不过人家。于是乎,《马关条约》就这么签了。这个条约一签,台湾就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辽东半岛也差点儿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后来在列强的干预下才没成)。李鸿章也因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大清除了割地赔款还能咋办呢?总不能让日本人打到北京城吧?
《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的“天价账单”
如果说《马关条约》是割地赔款的“大手笔”,那么《辛丑条约》就是赔款最多的“天价账单”了。这个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赔款的数额高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让人头晕目眩。而且这还不算完,每年还得支付利息!李鸿章当时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头子了,但他还是得硬着头皮去谈判。谈判桌上,列强们一个个趾高气扬、咄咄逼人。李鸿章心里那个憋屈啊!但他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尽量争取少赔一点儿钱呗!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其实也没怎么讨价还价),《辛丑条约》就这么签了。这个条约一签完没多久李鸿章就去世了(据说是因为气得吐血)……唉!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李鸿章毕竟当时的大清已经烂到根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