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的“创业”之路
在明末那个乱世,主角小李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可惜天灾人祸不断,连年战乱让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了流民大军中的一员。小李一开始还抱着“等风头过了就回家”的幻想,结果发现这风头不仅没过,还越刮越猛。于是,他决定不再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小李的“创业”项目是什么呢?说来也简单:抢!不过他可不是那种无脑的莽夫,而是个有头脑的“战略家”。他先是观察地形,找到了一条官道,这条路上经常有运粮的车队经过。小李心想:“这可是个大生意啊!”于是他拉拢了几个同样走投无路的流民兄弟,组成了一个“流民创业团队”。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放哨,有人负责埋伏,还有人负责搬运战利品。虽然装备简陋(基本上就是些破铜烂铁),但他们的“业务”却蒸蒸日上。
不过小李也明白,光靠抢是长久不了的。于是他开始琢磨着转型——从单纯的抢劫变成了“多元化经营”。他们不仅抢粮车,还顺带做起了“人口买卖”——把那些被俘虏的官兵卖给附近的土匪或者地主当奴隶。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来源更加稳定了。小李甚至还学会了记账,每天晚上都要和兄弟们一起算算今天的收入和支出。用他的话说:“这叫精细化管理!”
流民的“文化建设”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小李发现一个问题:团队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可不行啊!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小李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搞一次“文化建设”活动——教大家认字!
小李找来了几本破旧的书(也不知道是从哪个倒霉蛋那儿抢来的),开始教大家认字。虽然他自己也没读过几天书(小时候家里穷),但他觉得教大家认几个常用的字还是没问题的。比如“粮”、“钱”、“逃”这些字都是必须要学会的!他还编了几句顺口溜来帮助大家记忆:“粮是命根子、钱是硬道理、逃是保命符!”虽然这些顺口溜听起来有点粗俗(甚至有点搞笑),但效果还不错——至少大家都能记住几个关键字了!
除了认字之外,小李还搞起了“思想教育”——每天晚上收工后都要给大家讲讲历史故事(当然都是他从书上看来的那些片段)。他最喜欢讲的就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什么项羽啊、刘邦啊、关羽啊……虽然他自己也分不清这些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反正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但他觉得这些故事能激励士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用他的话说:“咱们虽然是流民出身、但现在也算是半个英雄好汉了!”
流民的“政治觉醒”
随着时间推移、小李和他的团队越来越强大(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是这样)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做个普通的流寇了——他们想要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权力!于是乎、一场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开始了……
有人提议说:要不咱们去投靠某个大官吧?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呢!但这个提议马上就被否决了——因为大家都觉得那些大官不可靠(毕竟之前被坑过太多次了)而且万一哪天人家翻脸不认人了怎么办?还有人提议说:要不咱们干脆自己当皇帝算了?反正现在天下大乱、谁当皇帝还不都一样?但这个提议也被否决了——因为大家都觉得当皇帝太累(而且风险太大)还不如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呢!最后还是由我们的主角小李拍板定案:咱们既不当官也不当皇帝、咱们要搞革命!我们要推翻这个腐朽的朝廷、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世界!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啥叫革命(连小李自己也不太清楚)但他们都觉得这个主意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当然了结局如何嘛……那就得看老天爷的意思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