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的功臣有哪些 刘邦杀的30个功臣名单

枫叶红

刘邦的“功臣大清洗”

刘邦,这位汉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是个“草根”出身,但他的政治手腕可一点都不“草根”。他手下有一群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按理说,这些人是他的好兄弟、好战友,应该一起享受胜利的果实。可是刘邦呢?他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这些功臣太厉害了,万一哪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当皇帝怎么办?于是,刘邦开始了他的“功臣大清洗”。

刘邦杀的功臣有哪些 刘邦杀的30个功臣名单

首先被盯上的就是韩信。韩信可是个军事天才,打仗的时候几乎没输过。刘邦心里想:“这小子这么能打,万一哪天他想造反,我可怎么办?”于是,刘邦找了个借口把韩信给抓了,最后还把他给杀了。韩信临死前还喊冤:“我可是帮你打天下的啊!”但刘邦心想:“打天下的时候你是功臣,现在天下是我的了,你还是功臣吗?”

萧何的“自保术”

萧何是刘邦的老朋友了,从刘邦还在沛县的时候就跟着他。萧何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刘邦对功臣不放心,所以他就想了个办法——装傻。每次刘邦怀疑他的时候,他就主动交出自己的权力,甚至还故意犯点小错误让刘邦抓到把柄。这样一来,刘邦就觉得萧何没什么威胁了。萧何的这种“自保术”让他活到了最后,成了少数几个没有被杀的功臣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萧何的这种做法也挺让人心酸的。明明是个有才华的人,却要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但没办法啊,谁让当时的皇帝是刘邦呢?你要是不装傻、不自保,说不定下一个被杀的就是你了。所以啊,萧何的这种“自保术”虽然有点无奈,但也算是聪明人的生存之道吧。

张良的“隐退哲学”

张良是刘邦手下的另一位重要谋士。他和韩信、萧何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早早地就选择了隐退。张良看得很清楚:跟着刘邦打天下是一回事儿;但等到天下打下来了、权力斗争开始了之后又是另一回事儿了。所以他决定在天下刚定的时候就主动退出权力中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这样一来呢?既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被杀;也不用整天想着怎么讨好皇帝;更不用卷入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去——多自在啊!

张良的这种选择也挺有意思的:明明是个有才华的人、明明可以继续在朝廷里呼风唤雨;但他偏偏选择了隐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吧!其实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与其在权力中心里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还不如早点退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毕竟人生苦短嘛!何必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所以说啊——张良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