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反清”念头,真的只是个念头
曾国藩,这位清朝末年的大佬,可以说是清朝的“救火队长”。太平天国闹得最凶的时候,是他带着湘军一顿猛打,硬是把太平军给摁下去了。可是,你别看他这么能打,曾国藩心里其实也有过“反清”的小九九。不过,这念头也就是个念头,跟我们平常想“要是中了五百万怎么花”差不多——想想而已,真要干?那可不敢。
曾国藩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清朝虽然摇摇欲坠,但还没到彻底完蛋的时候。再说了,他自己就是清朝的大官,反清对他来说简直是“自断财路”。所以,他选择了“忠心耿耿”这条路——帮清朝打太平天国、搞洋务运动,忙得不亦乐乎。至于反清?那只是偶尔在梦里想想的事儿。
曾国藩的“反清”条件不具备
要说曾国藩反清能不能成功,咱们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条件。首先,他手下的湘军确实能打,但这支军队可不是他的私人武装——它还是清朝的军队。换句话说,湘军是听朝廷的命令的,不是听曾国藩一个人的。要是曾国藩真要反清,估计湘军里不少人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曾大人,您这是要干啥?咱们可是吃朝廷俸禄的!”
其次,曾国藩虽然在湖南一带有点影响力,但放眼全国呢?清朝的地盘大着呢!北有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大佬虎视眈眈;南有各地的督抚、将军们各怀鬼胎。曾国藩要是敢反清,估计还没出湖南就被人给收拾了。再说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不允许——列强们可不想看到中国乱成一锅粥,他们更希望清朝继续当他们的“代理人”。所以啊,曾国藩要是真反清了,估计连列强都不会支持他。
曾国藩的选择:做个“聪明人”
其实啊,曾国藩的选择才是最聪明的——不反清、不造反、不折腾。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既不是清朝的死忠粉儿(毕竟他也看出了清朝的问题);也不是彻底的革命派(毕竟他没有那个实力和胆量)。所以他选择了中间路线——既帮清朝维持局面、又悄悄搞点改革(比如洋务运动);既不让清朝彻底垮台、又为自己留了条后路。这种“骑墙派”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有点滑头、有点不够英雄气概;但在那个乱世里头却是最稳妥的选择。
曾国藩最后活到了71岁高龄(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长寿了);而且死后还被追封为“文正公”——这可是清朝对大臣的最高评价之一!你说说看:如果他当年脑袋一热去反清了会怎么样?估计早就被人给收拾掉了吧!所以说啊:有时候做个聪明人比做个英雄更重要!毕竟活着才能继续搞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