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小的儿子 苏轼与他的四个儿子

云中君

苏轼的小儿子:一个被遗忘的“小尾巴”

说到苏轼,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诗词、他的豪放不羁,或者是他与黄州、惠州、儋州的不解之缘。但今天咱们不聊这些,咱们来聊聊苏轼家里那个常常被忽略的“小尾巴”——他最小的儿子苏过。

苏轼最小的儿子 苏轼与他的四个儿子

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别看他名字里带个“过”字,好像是苏轼随手一写就定了名似的,其实这名字还挺有讲究。据说是因为苏轼在梦中见到一个老者,老者说:“你儿子的名字我已经替你想好了,就叫‘过’吧。”苏轼醒来后觉得这梦挺有意思,于是就给小儿子取了这个名字。不过话说回来,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是在说“过去的事儿”,感觉像是苏轼在暗示这个小儿子将来不会太出风头似的。

苏过的成长:跟着老爸到处跑

苏过的童年可以说是跟着老爸东奔西跑的典型代表。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被贬来贬去,苏过也就跟着老爸从京城到黄州,再到惠州、儋州,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可以说,苏过从小就是在“旅行”中长大的。不过这旅行可不是什么豪华游轮、五星级酒店的那种旅行,而是带着点儿颠沛流离的味道。

在惠州的时候,苏轼一家过得相当艰苦。据说有一次家里连米都没了,苏轼只好写信给朋友借米。这时候的苏过才十几岁,但已经学会了帮家里分担压力。他不仅会帮着做饭、照顾弟弟妹妹,还会陪着老爸一起写诗作画。虽然生活艰苦,但父子俩倒也乐在其中。苏过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说:“那时候虽然穷得叮当响,但一家人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看来这小子还挺乐观的嘛!

苏过的才华:继承了老爸的衣钵

别看苏过年纪小,但他可是继承了老爸的不少才华。首先就是诗词方面,苏过的诗写得相当不错。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既有老爸的豪放之气,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他写的《斜川集》就很有名气,里面的诗句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清风拂面一样舒服。

除了诗词之外,苏过在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继承了老爸的风格,笔力遒劲有力;而他的画则以山水为主,画面清新脱俗。据说有一次他在惠州画了一幅山水画送给朋友作为礼物时还特意题了一首诗在上头:“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还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看来这小子不仅继承了老爸的艺术细胞, 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