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界的“狠人”
说到商鞅,那可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狠人”。他不仅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他写了个传,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这人不好惹”的气息。商鞅变法,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词儿,但实际上就是一场“改革大戏”,主角商鞅在这场戏里可谓是“六亲不认”。他搞的那套法家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犯法谁倒霉。听起来挺公平的,但问题是,商鞅这人太较真了,连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不放过。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这话一点儿都没错。
商鞅变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严刑峻法”。举个例子吧,他在秦国搞了个“连坐法”,就是你家隔壁邻居犯事儿了,你也得跟着倒霉。这招儿够狠吧?更狠的是,他还搞了个“军功爵位制”,简单来说就是:打仗打赢了有奖赏,打输了就得挨罚。这样一来,秦国的士兵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前冲,生怕自己落后了挨板子。司马迁在书里说商鞅“行之十年,秦民大悦”,这话听着有点讽刺——老百姓真的“大悦”吗?我看未必吧!不过话说回来,商鞅这套玩法确实让秦国变得强大了起来。
商鞅的结局:自作自受
别看商鞅在变法的时候风光无限,可他的结局却有点惨。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得明明白白:商鞅最后是被车裂而死的。啥叫车裂?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绑在几辆马车上往不同的方向拉扯,直到把人撕成几块——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么牛的一个人最后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商鞅变法的时候得罪了不少贵族和大臣们。你想啊,他搞的那套法律制度让这些贵族们失去了很多特权和利益——谁会乐意呢?所以这些人表面上对商鞅恭恭敬敬的(毕竟他是秦孝公的红人嘛)但背地里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呢!等到秦孝公一死(这位老兄可是力挺商鞅的)那些被得罪的人立马跳出来开始清算旧账——这下可好啦!曾经风光无限的商君瞬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最后连个全尸都没保住……唉!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司马迁眼中的商鞅:功过参半
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可以说是功过参半。一方面他承认商鞅确实是个能干的人才(不然也不会被秦孝公重用嘛)而且他推行的那些改革措施也确实让秦国变得强大了起来;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个人太过刻薄寡恩、不近人情——甚至连自己的老师都不放过(这事在《史记》里有详细记载哦)这种行为在讲究仁义道德的儒家学者眼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所以司马迁才会说他是“刻薄少恩”并且认为他最后的悲惨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啧啧啧……这评价够犀利吧?
不过话说回来啊……虽然我们今天看历史会觉得司马迁对商鞅有点过于苛刻了(毕竟人家也是为了国家发展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太史公大人说得也没错——做人还是得有点人情味儿才行啊!不然就算你再有本事、再能干……最后也可能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就像我们可怜的商君一样……唉!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所以说啊……做人要懂得平衡之道才行哦~既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也要懂得关心他人、维护好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活得更精彩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