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27个酷吏 唐朝十大酷吏

灯火阑珊

酷吏们的“职场”生存法则

唐朝的酷吏们,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职场精英”。他们不仅擅长“打小报告”,还精通各种“心理战术”。比如,有个叫来俊臣的酷吏,他发明了一种叫做“请君入瓮”的审讯方法,听起来像是请客吃饭,实际上是把犯人放在一个特制的瓮里,然后用火烤。犯人们在这种“烤肉模式”下,往往很快就招了。来俊臣也因此成为了酷吏界的“网红”。

唐朝的27个酷吏 唐朝十大酷吏

这些酷吏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特别会拍马屁。他们知道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就专门找那些皇帝不喜欢的人下手。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还能顺便捞点好处。比如有个叫周兴的酷吏,他就特别擅长这一套。他总是能找到那些和皇帝意见不合的大臣们的小辫子,然后把他们整得服服帖帖的。

酷吏们的“创意”审讯工具

唐朝的酷吏们不仅在心理战术上有一套,他们在审讯工具的设计上也颇具“创意”。比如有个叫索元礼的酷吏,他发明了一种叫做“铁笼头”的刑具。这个刑具看起来像是一个铁制的头盔,但实际上里面装满了尖锐的铁刺。犯人一旦戴上这个“头盔”,就会被刺得满头是血。索元礼还特别喜欢在审讯时给犯人戴上这个刑具,然后让他们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这样一来,犯人们就会因为疼痛而不得不招供。

还有一个叫侯思止的酷吏,他发明了一种叫做“五毒散”的药物。这种药物听起来像是某种保健品,但实际上是一种剧毒药物。侯思止会在审讯时给犯人服用这种药物,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如果犯人不招供的话,他就会加大剂量,直到犯人因为中毒而死亡为止。侯思止也因此被称为“毒药王子”。

酷吏们的“传奇”故事

唐朝的酷吏们不仅在审讯上有一套,他们在个人生活上也颇具传奇色彩。比如有个叫王弘义的酷吏,他原本是个卖瓜的小贩子。有一次他在卖瓜时被一个官员欺负了,于是他就决定报复这个官员。他先是把这个官员告到了皇帝那里去说这个官员贪污受贿然后又用各种手段把这个官员整得家破人亡王弘义也因此从一个卖瓜的小贩子变成了一个有名的酷吏他的故事还被后人编成了戏曲广为流传呢!

还有一个叫来子珣的酷吏他的故事更是离奇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做起凭借着一手好字和一张巧嘴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后来他还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工作来子珣也因此成为了唐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御史大夫之一他的故事还被后人编成了小说广为流传呢!

标签: 唐朝 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