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神秘面纱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序》,那可真是书法界的“网红”,几乎每个学书法的人都会拜倒在它的笔墨之下。但是,问题来了:现存的《兰亭序》到底是谁写的?王羲之本人?还是他的某个粉丝?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蒙娜丽莎的微笑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首先,咱们得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大家,他的《兰亭序》原本是写在纸上的,但可惜的是,这张纸并没有像今天的网红照片一样被保存下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序》其实是后人临摹的版本。这就好比你在朋友圈看到一张美食照片,结果发现是别人P的图,味道如何只有原作者知道。
临摹者的艺术追求
既然《兰亭序》是后人临摹的,那么这些临摹者又是谁呢?他们可不是随便找个人来抄抄就完事了。这些临摹者大多是书法高手,甚至有些是皇帝级别的“粉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就是王羲之的超级粉丝,据说他为了得到《兰亭序》的真迹,还特意派人去“借”了来。不过,这个“借”字用得有点牵强,毕竟借了之后就没还回去。
这些临摹者们在临摹《兰亭序》的时候,不仅仅是照葫芦画瓢那么简单。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诠释王羲之的笔墨。这就好比你听一首歌,每个人听到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现存的《兰亭序》版本虽然不是王羲之亲笔写的,但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临摹者的艺术追求和情感投入。
真假难辨的艺术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晕:那现存的《兰亭序》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我买的LV包是不是正品”一样难回答。因为艺术品这东西吧,真假难辨。你说它是假的吧,它又有历史价值;你说它是真的吧,它又不是原作。所以,现存的《兰亭序》更像是一个艺术品的集合体,它包含了王羲之的原作精神、历代临摹者的艺术追求以及我们现代人对它的解读和欣赏。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现存的《兰亭序》不是王羲之亲笔写的原作版本(据说原作已经被唐太宗带进了坟墓),但它依然是书法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毕竟,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它是否是原作,而在于它能否打动人心.就像一首经典的歌曲,即使翻唱了无数遍,依然能让人感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