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修四库全书是存书还是毁书

莲心如梦

乾隆的“四库全书”:一场文化大扫除?

乾隆皇帝,这位清朝的“文艺青年”,决定搞个大工程——修《四库全书》。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对吧?但实际上,这场文化盛宴背后,藏着不少“猫腻”。乾隆老爷子可不是单纯地想保存古籍,他还有个“小目标”:清理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书。所以,这场修书活动,与其说是存书,不如说是毁书的大戏。

乾隆修四库全书是存书还是毁书

你可能会问:“乾隆为啥要毁书啊?”嘿,这事儿说来话长。乾隆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觉得天底下只能有一种声音——那就是他的声音。所以,那些批评朝廷的、讲异端思想的、或者干脆就是他不喜欢的书,统统得消失。于是乎,《四库全书》成了他的“文化大扫除”工具。据统计,光是被禁毁的书就有三千多种!这哪是修书啊,简直是搞文化大清洗!

修书的“双面性”:保存与毁灭并存

不过话说回来,《四库全书》也不是完全没干好事。毕竟它收录了大量古籍,算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问题是,这些被收录的书可不是随便挑的。乾隆和他的团队可是精挑细选,把那些他认为“政治正确”的书留了下来。至于那些不合他心意的?呵呵,对不起,您就别想再见了。

举个例子吧。明朝的一些史书里批评了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这些书在乾隆眼里就是“大逆不道”的典型代表。所以呢?自然是直接销毁!还有些书里讲了些民间传说、异端邪说什么的,乾隆也觉得这些玩意儿太危险了——万一老百姓看了学坏了怎么办?于是乎,这些书也难逃被毁的命运。总之就是一句话:乾隆觉得不爽的书,统统得消失!

历史的玩笑:越禁越火

有趣的是,乾隆越是想毁掉那些“不和谐”的书,这些书反而越火!为啥呢?因为老百姓也好奇啊!你越是不让我看的东西,我越是想知道里面写了啥。于是乎,一些被禁的书反而成了抢手货——盗版横行、私下流传……简直比现在的热门小说还火!这大概是乾隆老爷子万万没想到的吧?他本想通过禁书来控制思想、统一声音;结果呢?反倒让这些书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历史真是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啊!

而且啊;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被禁的书后来又重新浮出水面;甚至成了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比如一些明代的野史笔记;虽然当年被乾隆列为禁书;但后来却成了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所以说;有时候你越是想抹去的东西;反而会以另一种方式重生——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