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的“朗”,不是“狼”
王朗,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像“狼”,但其实人家是个正经八百的文人。王朗出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候天下大乱,英雄辈出,但王朗可不是那种提刀砍人的猛将。他是个读书人,学问好得不得了,尤其擅长《易经》和《春秋》。你可能会问,《易经》和《春秋》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古代的“高考必考科目”。王朗在这两门课上可是学霸级别的,连当时的皇帝都对他刮目相看。
不过,王朗虽然学问好,但也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脑子灵活得很,懂得审时度势。当时天下大乱,各地诸侯都在抢地盘,王朗也没闲着。他先是跟着徐州刺史陶谦混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投奔了曹操。曹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心狠手辣、多疑多虑,但王朗在他手下却混得风生水起。为啥?因为王朗不仅学问好,还懂得拍马屁!当然了,这里的“拍马屁”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说他懂得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王朗的“口才”比刀剑还厉害
说到王朗的口才,那可真是无人能敌。你别看他平时斯斯文文的像个书生,可一旦上了辩论场或者谈判桌,那简直就是开了挂一样。有一次,孙策攻打会稽(今天的浙江绍兴)的时候,王朗作为会稽太守自然要出面抵抗。结果呢?孙策派人来劝降的时候,王朗愣是用一张嘴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这还不算完,后来孙策亲自带兵来攻打会稽的时候,王朗又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拖延了时间!虽然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城池(毕竟人家孙策太猛了)但是你能想象吗?一个书生居然能用嘴皮子跟一个武将斗智斗勇!这简直比看武侠小说还刺激!
当然了,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曹操太强势), 王朗最终还是投降了曹操.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毕竟能靠一张嘴混饭吃的人可不多见啊! 而且你知道吗? 据说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还曾经跟魏国打过口水仗呢! 当时魏国派出的代表就是咱们的老朋友——王朗! 虽然最后被诸葛亮怼得哑口无言(咳咳...这个故事可能有点夸张), 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咱们这位老兄的口才确实不是盖的!
王朗的“晚年生活”也挺精彩
别看王朗年轻的时候风光无限, 其实他的晚年生活也挺精彩的. 当然了, "精彩"这个词在这里可能有点儿双关的意思——既指他过得还不错, 也指他经历了不少波折. 首先呢, 在曹操死后, 曹丕继位称帝(也就是魏文帝), 这时候的王朗已经是个老头子了. 不过你可别小看这个老头子哦! 人家可是被封为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呢! 这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而且你知道吗? 曹丕这个人特别喜欢文学和艺术, 所以对像王朗这样有学问的人特别器重. 于是乎, 咱们的老朋友就在朝廷里继续发光发热啦!
不过呢,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这句话用在谁身上都合适——包括咱们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司徒大人. 后来曹丕死了之后(没错...又是死了一个皇帝), 曹叡继位(也就是魏明帝). 这时候的王司徒已经是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啦! 按理说应该安享晚年了吧?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蜀汉那边又来捣乱——诸葛亮又开始北伐啦! 这下可把魏国上下搞得鸡飞狗跳的...而作为朝廷重臣之一的咱们的老朋友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啦! 于是乎...他又被派去跟诸葛亮打口水仗啦!(咳咳...这个故事可能有点儿重复...)不过这次嘛...结局大家都知道啦...咱们的老朋友又被怼得哑口无言啦...唉...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新人换旧人"啊...不过话说回来, 作为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还能上战场打口水仗已经很不容易啦! 至少证明咱们这位老兄身体还不错嘛!(笑)
总之呢, 虽然晚年经历了不少波折和坎坷(比如被诸葛亮怼得哑口无言啊什么的), 但是总体来说咱们的老朋友过得还算不错——至少没像其他那些诸侯一样死于非命或者被灭族什么的. (当然了...这也可能跟他懂得审时度势、见风使舵有关系...)最后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吧: "读书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读书人还会拍马屁;拍马屁不可怕,可怕的是拍马屁还能当上国务院总理!" (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