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尚书的“白”字是怎么来的?
河北有个白尚书,名字叫白尚书,但他的“白”字可不是因为他姓白。据说,这位老兄年轻时是个书呆子,整天捧着书本,连吃饭都忘了。有一天,他正在书房里啃书,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着火啦!着火啦!”他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书房外浓烟滚滚。可这位仁兄呢?他居然不慌不忙地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火势已大,无法扑灭”几个字,然后继续看书。最后火势蔓延到整个房子,他才慢悠悠地走出书房,拍拍身上的灰,说:“哎呀,真是白忙活一场。”从此以后,大家就叫他“白忙活”——简称“白尚书”。
白尚书的“尚书”是怎么来的?
虽然白尚书年轻时有点呆头呆脑的,但他可不是个普通人。据说他后来考中了进士,进了朝廷当官。有一次,皇帝让他去处理一件棘手的案子。这案子可不简单,牵扯到好几个大官的利益。大家都以为白尚书会像以前一样“白忙活”一场,结果他却出人意料地破了案子。皇帝一看这小子不错啊,脑子虽然慢点儿但办事靠谱,于是就封他为“尚书”——就是朝廷里管文书的大官。从此以后,大家就正式叫他“白尚书”了。不过这个封号也让他有点哭笑不得:你说我一个整天看书的人当了个管文书的官儿?这不是让我更离不开书了吗?
白尚书的幽默人生
别看白尚书是个读书人出身的大官儿,他的幽默感可一点不比那些说相声的差。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和一个大臣辩论一个政策问题。那位大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等他说完之后轮到白尚书发言了——只见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您刚才说的那些我都同意……但是……我觉得还是我的办法好!”说完就坐下了。那位大臣气得脸都绿了:你这不就是耍无赖吗?可是皇帝却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但是’啊!就这么办吧!”从此以后朝堂上的人都知道了:跟白尚书辩论要小心点儿——你永远猜不到他会用什么招数来对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