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下嫁,称呼大不同
公主下嫁,这事儿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对吧?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公主嫁出去之后,该怎么称呼她呢?是继续叫她公主,还是得换个称呼?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得从古代的礼仪制度说起。在古代,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无比。一旦她嫁出去,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这时候,她的称呼就得跟着变一变了。
首先,公主下嫁后,最常见的称呼就是“王妃”。这个称呼听起来就很霸气,对不对?王妃的意思就是王的妻子,通常是指嫁给皇帝的儿子或者诸侯王的公主。比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就成了卫青的王妃。这么一叫,感觉瞬间就从“小公主”变成了“大王妃”,气场全开!
不过,有时候公主下嫁的对象并不是王爷或者诸侯王,而是普通的官员或者平民百姓。这时候,她的称呼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了。比如,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虽然松赞干布是吐蕃的王,但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称呼却是“赞蒙”。这个称呼在吐蕃语里是“王后”的意思,听起来也很高大上。
称呼变化背后的故事
其实,公主下嫁后的称呼变化背后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明朝的永宁公主嫁给了李景隆的儿子李祺。按理说,李祺只是个普通的官员子弟,永宁公主嫁给他之后应该叫“夫人”才对。但明朝的皇帝为了显示对永宁公主的重视,特意封她为“皇姑”。这个称呼在明朝可是独一份儿的存在!
再比如清朝的和硕格格们(格格就是清朝对皇室女儿的称呼)。她们下嫁后通常被称为“福晋”或者“侧福晋”。这个称呼听起来有点像现代的“太太”或者“夫人”的意思。不过清朝的福晋可不是随便叫的哦!只有嫁给亲王、郡王的格格才能被称为福晋;嫁给贝勒、贝子的格格只能被称为侧福晋;而嫁给普通官员或者平民百姓的格格则只能被称为夫人了。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唐玄宗的女儿寿安公主因为长得不太好看(据说是因为小时候得过天花)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婆家(哈哈哈)后来唐玄宗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这爹也太狠了吧!)不过后来寿安公主还是找到了真爱——一个叫张果老的老道士(没错就是那个八仙过海里的张果老!)虽然张果老是道士但人家可是神仙级别的存在啊!所以寿安公主嫁给张果老之后就被称为“仙姑”了(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现代社会的称呼变迁
到了现代社会(也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啦)关于公主下嫁后的称呼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终于不用再背那些复杂的古代称谓了!)现代社会的皇室成员们通常会保留自己的头衔直到去世为止(也就是说即使结婚了也还是继续叫原来的头衔啦)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女儿安妮长公主虽然结过两次婚但大家还是一直叫她安妮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