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里的爱情:男人的幻想与现实
聊斋志异,这本清朝的“鬼故事大全”,表面上讲的是妖魔鬼怪,实际上却是中国男人对爱情的种种幻想。书里的男主角们,大多是穷书生、落魄文人,他们的生活平淡无奇,爱情更是遥不可及。于是,蒲松龄老爷子就给他们安排了一场场奇幻的爱情冒险。狐狸精、女鬼、仙女纷纷登场,不仅美貌动人,还个个善解人意,简直是男人的梦中情人。
这些女性角色,要么是千年狐狸精,要么是幽冥女鬼,要么是天上仙女,总之都不是凡人。她们不仅不嫌弃男主角的贫穷和落魄,反而主动投怀送抱,甚至倒贴钱财。这种设定,无疑满足了中国男人对爱情的终极幻想:不用努力、不用奋斗,美女自动送上门来。难怪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中国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故事也反映了中国男人的现实困境。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可是考上了又怎样?还不是要面对现实的柴米油盐?所以他们只能在聊斋里寻找慰藉,用那些虚幻的爱情故事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爱情与道德:中国男人的双重标准
聊斋里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男主角们往往都是已婚人士。按理说,已婚男人应该安分守己、忠于家庭才对。可是我们的男主角们却一个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家里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还不满足,非要去外面招惹那些妖精鬼怪。最搞笑的是,他们居然还能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这不是我的错啊!是她们主动勾引我的!”
这种双重标准的设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道德形象——我可是正人君子啊!另一方面又抵挡不住诱惑——这么漂亮的女人主动投怀送抱我怎么能拒绝呢?于是他们就在这种矛盾中左右摇摆、进退两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家里的老婆被冷落一旁;外面的情人也得不到名分;自己则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这种双重标准不仅体现在对待感情上;还体现在对待事业上。比如《画皮》里的王生;明明已经娶了贤惠的妻子;却还要去外面拈花惹草;结果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还是靠妻子舍命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这不就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吗?而《聂小倩》里的宁采臣虽然最终抱得美人归;但也经历了一番波折——这不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吗?看来中国男人在感情和事业上的追求还真是一脉相承啊!
爱情与命运:中国男人的宿命论
聊斋里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宿命论色彩浓厚。很多故事都强调“缘分天注定”——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能够相遇相爱;完全是因为前世注定的缘分;而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或选择。比如《阿宝》里的孙子楚和《连城》里的乔生;他们能够赢得美人心;完全是因为前世种下的善因;而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魅力或才华——这不就是典型的“命中注定我爱你”吗?
这种宿命论的设定反映了中国男人对爱情的另一种态度:既然缘分天注定;那我们就不用太努力了;反正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强求也没用——这不就是典型的“躺平主义”吗?难怪有人说:中国男人在感情上总是显得那么被动和消极——原来是因为他们相信命运啊!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宿命论也有它的好处——至少可以让那些在感情上屡屡受挫的男人找到一个心理安慰:不是我不行啊!是缘分还没到啊!这样一想是不是感觉好多了呢?反正我是信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