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最经典的一句

云鬓花颜

史可法的“可法”到底是什么法?

说到史可法,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这名字好正经啊,是不是他爹妈希望他做个守法的好公民?”其实,史可法的名字还真有点来头。他的名字“可法”取自《论语》,意思是“可以效法”。看来他爹妈不仅希望他守法,还希望他能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法律条文,不知道他小时候有没有被小伙伴嘲笑过:“哎呀,你这名字是不是天天背法律条文啊?”

明代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最经典的一句

不过,史可法长大后还真没辜负这个名字。他在明朝末年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不仅是个忠臣,还是个军事家。虽然明朝那时候已经摇摇欲坠了,但史可法依然坚守岗位,努力维持局面。你说他是不是个“可以效法”的好榜样?

史可法的“忠臣之路”有多坎坷?

史可法的忠臣之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明朝末年那会儿,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军四处闹腾,清军也虎视眈眈。史可法作为明朝的大臣,肩上的担子可不是一般的重。他先是跑到南京当了个兵部尚书,后来又被派到扬州去守城。扬州那地方可是个战略要地,清军要是拿下了扬州,南京就危险了。

可惜的是,史可法的运气不太好。他到了扬州后不久,清军就打过来了。虽然史可法拼死抵抗,但毕竟寡不敌众,最后扬州还是被攻破了。据说清军攻破扬州后还搞了个“扬州十日”的大屠杀,死了好多人。史可法呢?他在城破后选择了自杀殉国。虽然结局有点惨烈,但他的忠心耿耿可是没得说。你说他是不是个“可以效法”的好榜样?

史可法的“忠臣形象”为啥这么深入人心?

史可法的忠臣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他确实是个忠臣外,还得感谢那些写历史的人给他加了不少戏份。比如清朝的那些文人写历史时就把史可法塑造成了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忠诚、勇敢、无私奉献……总之就是各种好词都往他身上堆。这样一来,史可法的形象就越来越高大上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清朝的文人给史可法加了不少戏份,但他本人的确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在那个乱世里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职责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他还选择了以身殉国这种最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气节——虽然这种方式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点过激了——但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是非常难得的举动。所以不管怎么说吧……反正他就是个“可以效法”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