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谥号还是庙号?这是个问题!
说到武则天,大家肯定不陌生。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名字和事迹在历史课本里可是常客。不过,今天咱们不聊她的政治手腕或者后宫秘闻,而是来聊聊她的“称号”问题——武则天到底是谥号还是庙号?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难题,但其实没那么复杂,咱们慢慢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谥号,什么是庙号。谥号嘛,就是皇帝死后,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给的一个评价性的称号。比如汉武帝的“武”字,就是说他武功赫赫;唐太宗的“文”字,就是说他文治天下。庙号呢,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供奉时用的称号,通常是“祖”或“宗”字开头。比如唐高祖、宋太祖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到底是哪个呢?其实啊,武则天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她是个特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给自己起名字的皇帝!没错,她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曌”(音同“照”),意思是日月当空,普照天下。这个字是她自己造的,霸气十足!所以严格来说,武则天的称号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而是她自己的名字。
武则天的多重身份:从皇后到皇帝再到太后
不过呢,武则天的一生可不仅仅是当个皇帝那么简单。她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咱们先从她的身份说起吧。武则天一开始可不是什么皇帝候选人,她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妃子——才人武媚娘。后来李世民驾崩了,按照规矩她得去感业寺出家为尼。但是!咱们的武媚娘可不是一般人,她抓住机会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对她那是爱得死去活来啊!于是就把她接回宫里封为昭仪(相当于高级妃子)。再后来嘛……嘿嘿嘿……你懂的……武媚娘一路升级打怪成了皇后!厉害吧?
当了皇后的武则天可没闲着。她不仅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血雨腥风啦);还积极参与朝政、帮老公李治处理国家大事;甚至在李治生病期间还代为执政呢!这哪是普通的皇后啊?这简直就是女版诸葛亮+甄嬛传女主角的综合体嘛!后来李治驾崩了(唉……又一位皇帝走了);他们的儿子李显继位成了唐中宗;但没多久就被武则天废掉了(没错……就是这么霸气);然后立了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也就是唐睿宗);但实权还是在武则天手里……再后来嘛……嘿嘿嘿……你懂的……武则天干脆自己当皇帝了!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牛不牛?
当了皇帝之后呢?武则天也没闲着啊!她继续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治理国家;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据说连骆宾王都考上了进士呢);甚至还发明了殿试这种考试形式让考生直接面对皇帝答题……真是又开明又霸气啊!不过话说回来啊……当了十几年皇帝之后呢?年纪大了嘛……总得考虑退休问题吧?于是乎……在705年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神龙政变”;武则天下台还政于李唐王朝;自己退居二线当起了太后……最后在705年12月16日去世享年82岁(这在古代可是高寿啊)……死后被追尊为则天大圣皇后(注意哦:这里用的是“皇后”而不是“皇帝”哦);后来又被改称为则天大圣帝(注意哦:这里用的是“帝”而不是“后”哦);再后来又被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没错…又改回来了…就是这么任性…)反正不管怎么改吧…反正大家都知道她是武则天就对了…对不对?哈哈哈…
武则天的称号之谜:历史上的争议与解读
说到这里啊…可能有朋友会问了:既然你说武则天的称号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那为什么历史上会有那么多关于她是谥号还是庙号的争议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啊…这主要是因为历史记载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混乱和矛盾的地方啦~比如说吧~有的史书上说她是则天大圣帝(用的是“帝”字哦);有的史书上又说她是则天大圣皇后(用的是“后”字哦);还有的史书上干脆就说她是则天顺圣皇后或者则天顺圣帝什么的…总之就是各种说法都有啦~搞得后人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信哪个好~哈哈哈~其实这些争议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人对武则天的评价不一样造成的啦~比如说吧~唐朝时期的人可能觉得她虽然篡夺了李唐王朝的江山但毕竟也做了不少好事所以给她个比较正面的评价用个“帝”字什么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啦~但到了宋朝以后随着儒家思想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人们对篡位者就越来越反感了所以就把她的称号改成了比较中性的“后”字什么的啦~反正不管怎么改吧…反正大家都知道她是武则天就对了…对不对?哈哈哈…所以说啊…关于武则天的称号问题与其说是学术问题不如说更像是个历史八卦话题啦~大家随便聊聊开心就好没必要太较真啦~毕竟历史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我们也没必要非得弄清楚每一个细节对不对?只要记住这位传奇女性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够啦~你们说是不是呀?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