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一个“丑”出天际的谋士
说到三国里的张松,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哥们儿长得也太丑了吧!”没错,张松的外貌在《三国演义》里可是被描述得相当“别致”——额头突出,眼睛深陷,鼻子扁平,嘴巴歪斜。要是放在今天,估计连身份证照片都过不了审。不过,别看张松长得像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反派角色,他的才华可是杠杠的。
张松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虽然外貌不咋地,但脑子特别好使。他不仅记忆力超群,还能过目不忘,简直就是人肉扫描仪。据说他曾经在曹操面前露了一手,把曹操的《孟德新书》倒背如流,把曹操都给惊呆了。可惜啊,曹操这人有点以貌取人,看到张松长得这么“独特”,就没把他当回事儿。结果呢?张松一气之下就把《孟德新书》给泄露给了刘备,帮刘备打下了益州的基础。所以说啊,外貌这东西真的不能当饭吃!
张松:一个“叛徒”还是“识时务者”?
说到张松的“叛变”行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是个不忠不义的小人。毕竟他是刘璋的手下嘛,怎么能帮着外人来对付自己的主子呢?但仔细想想,张松的选择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刘璋这个人吧,虽然是个好人(至少比曹操好),但治理能力实在是不咋地。益州在他的手里就像是一块肥肉放在了饿狼面前——迟早要被人抢走。
而刘备呢?虽然也是个野心家吧(谁让他姓刘呢),但他至少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且刘备还特别会装好人——你看他平时对老百姓多好啊!所以张松觉得吧:与其让益州被曹操这种狠角色抢走(曹操可是连自己亲兄弟都敢杀的主儿),还不如让刘备来接手呢!这样至少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好一点。所以啊,张松的“叛变”其实是在为益州的老百姓着想——这叫什么?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松: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聪明人
可惜的是啊(这里得用个转折词了)……尽管张松这么聪明、这么有远见、这么会为自己和别人打算……但他最后还是没落得好下场!为什么呢?因为他太相信别人了呗!你看看他跟刘备谈得好好的吧……结果呢?刘备一拿到益州就把他给忘了——连个官都没给他封!更惨的是……后来他还因为得罪了刘备身边的红人法正而被杀了……真是冤枉死了!你说说看……像这样的人才怎么就混得这么惨呢?!
其实啊……历史上有很多人才都像张松一样——明明很有本事、很有想法、很有远见……但就是因为不会拍马屁、不会讨好领导、不会站队……最后就被埋没了!所以说啊……在职场混真不是光靠本事就行的——还得学会做人呐!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学会拍马屁、讨好领导、站队的话……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太无聊了吗?!所以我们还是要为像张松这样坚持做自己的人点赞——虽然他们可能混得不太好……但他们至少活得真实、活得痛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