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镇馆之宝”:你绝对想不到的“大块头”
说到北京故宫的镇馆之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那些金光闪闪的宝贝,比如乾隆皇帝的玉玺或者那些价值连城的瓷器。但你知道吗?故宫里其实有个“大块头”,它不仅体积庞大,还特别有故事。这个“大块头”就是太和殿里的那口大铜缸。别看它平时不起眼,放在殿前像个普通的装饰品,其实它可是故宫里的“消防队长”!
这口大铜缸可不是普通的缸,它是用来储水的。在古代,火灾可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木质结构的故宫,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些铜缸就派上了大用场——平时装满水,万一哪个宫殿着火了,直接就能用这些水灭火。不过呢,这些铜缸也不是随便放的,它们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太和殿前的这口大铜缸,正对着皇帝的宝座,象征着皇帝掌控天下水火的能力。所以说啊,这口铜缸不仅是故宫的“消防队长”,还是皇帝权力的象征呢!
乾隆御笔《富春山居图》:一幅画引发的“宫斗剧”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镇馆之宝可就有点意思了——乾隆御笔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本来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后来被乾隆皇帝看上了。乾隆可是个“文艺青年”,特别喜欢收藏书画。他一看到这幅画就爱不释手,直接把它带回了宫里。不过呢,乾隆有个毛病——他特别喜欢在别人的画上题字、盖章。结果这幅《富春山居图》就被他折腾得面目全非了!
据说当时宫里还有一幅赝品的《富春山居图》,乾隆一开始没看出来真假,还在赝品上题了很多字、盖了很多章。后来发现真迹后,他也不好意思把赝品上的题字擦掉(毕竟是自己亲手写的),于是干脆把真迹也题满了字、盖满了章。这下可好,两幅画都变成了“乾隆版”!后来这两幅画都被故宫收藏了——一幅是乾隆折腾过的真迹(现在叫《无用师卷》);另一幅是他折腾过的赝品(现在叫《子明卷》)。可以说这两幅画见证了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和他那无处安放的表现欲!
清宫钟表:时间都去哪儿了?
最后要说的这个镇馆之宝可是个“时间管理大师”——清宫钟表!故宫里收藏了很多精美的钟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些来自欧洲的机械钟表了。这些钟表不仅走时精准(在当时算是高科技了);而且造型各异、工艺精湛;有的还能表演各种机械动作——比如小人跳舞、鸟儿唱歌什么的;简直是古代版的“智能家居”!
这些钟表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其实它们都是通过贸易或者外交途径从欧洲运来的礼物或者商品;当时欧洲人为了讨好中国皇帝;特意制作了很多精美的钟表送给清朝皇室;希望借此打开中国市场(毕竟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谁不想分一杯羹呢?)结果没想到清朝皇帝对这些钟表情有独钟;不仅把它们当成了奢侈品收藏起来;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来管理这些钟表(没错就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的前身);可以说这些钟表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去故宫看这些钟表的时候可得注意时间哦——毕竟它们都是用来提醒时间的嘛!别一不小心看得太入迷错过了闭馆时间那就尴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