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们的“文化梦”
民国时期,军阀们虽然整天忙着打仗、抢地盘,但他们心里其实也有个“文化梦”。你可能会想,这些大老粗怎么会关心教育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那时候的军阀们,虽然手握枪杆子,但心里也明白,光靠武力是走不远的。于是,他们开始琢磨着怎么让自己的地盘更有“文化气息”。比如,张作霖就在东北大力兴办学校,甚至还亲自跑到学校去视察。别看他平时一脸凶相,到了学校却笑得像个慈祥的老爷爷。还有冯玉祥,他在西北地区也办了不少学校,甚至还请来了不少有名的老师。这些军阀们虽然打仗时凶神恶煞,但办起教育来却是一本正经,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军阀们的“教育经”
说到军阀们的“教育经”,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军阀喜欢搞“军事化教育”,比如阎锡山就在山西搞了个“军事化学校”,学生们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学军事训练。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脑袋里有知识,手里还有枪杆子,真是文武双全啊!还有的军阀喜欢搞“精英教育”,比如吴佩孚就在河南办了个“精英学校”,专门培养未来的官员和将领。这些学生们毕业后,一个个都成了吴佩孚的得力助手。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张宗昌的“教育经”。张宗昌这个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却特别喜欢写诗。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办了个“诗歌学校”,专门教人写诗。结果呢?他的诗集出版后,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看来张宗昌的“教育经”虽然有点搞笑,但也算是别出心裁了。
军阀们的“教育成果”
别看军阀们平时打打杀杀的,但他们办起教育来还真有点成果。比如在东北地区,张作霖的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在西北地区冯玉祥的学校也出了不少有学问的人;在山西阎锡山的军事化学校更是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河南吴佩孚的精英学校也为他输送了不少得力干将;至于张宗昌的诗歌学校嘛……虽然没出什么大诗人但至少也让大家乐呵了一阵子不是?所以说啊民国时期的军阀们虽然整天忙着打仗抢地盘但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真不低呢!当然了这些军阀们的“教育成果”到底有多大作用咱们就不好说了毕竟那时候的中国还是战乱不断嘛!不过话说回来能在那个年代还能想着办教育的军阀们也算是有点远见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