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流放途中写的诗

芳草如茵

李白:从“诗仙”到“流放达人”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唐朝的“诗仙”,他的诗豪放不羁,充满了对自由和美酒的热爱。可是,这位大诗人也有倒霉的时候——他被流放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旅行,而是被皇帝一脚踢出长安,去边远地区“体验生活”。不过,李白毕竟是李白,即使在流放途中,他也没忘了写诗。这些诗不仅记录了他的心情,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一个有点无奈、有点幽默、还有点自嘲的李白。

李白在流放途中写的诗

流放途中的李白,心情复杂得很。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心里憋着一股气;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直接骂皇帝(毕竟人家是老大),所以只能通过写诗来发泄一下。这些诗里有很多抱怨和牢骚,但也有一些幽默和自嘲的成分。比如他写自己“白发三千丈”,明明是愁得头发都白了,却用夸张的手法说成“三千丈”,好像自己是个超级赛亚人似的。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既表现了他的愁苦,又让人觉得他挺有幽默感的。

李白的“流放旅行团”

在流放途中,李白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一群“旅伴”——那些和他一起被流放的人。这些人里有官员、有文人、甚至还有一些江湖人士。大家一起走在荒凉的路上,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当然也少不了互相吐槽)。李白在这些旅伴中找到了一些乐趣和慰藉。他在诗里写到这些人和事时,虽然有时会带点苦涩的味道,但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态度。

比如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路上遇到了一场大雨。大家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但李白却写了一首诗来调侃这场雨:“雨打风吹去无踪”——意思是说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衣湿犹笑共谁同”——意思是说虽然衣服湿了但大家还是一起笑得很开心。这种乐观的态度让人不禁感叹:李白的幽默感真是无处不在啊!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找到乐趣和笑声。

李白的“流放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放生活后(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名气太大了)皇帝终于把他召回了长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召回试用期”吧)但这段经历却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或者说至少让他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幽默的态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逆境成长”吧!

回到长安后(或者说重新开始他的“诗仙生涯”后)李白的诗歌风格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那么豪放不羁但多了几分成熟和淡定(或者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的智慧)他在后来的诗歌中常常提到那段流放的经历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对自由的理解(或者说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达人”)这种变化不仅让他的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让大家觉得这个家伙真是太有意思了!)总之呢李白的这段流放经历虽然不太愉快但却让他的人生更加完整也让他的诗歌更加动人——这就是所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