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的鼻祖
说到“纸上谈兵”,第一个跳出来的名字肯定是赵括。这位仁兄可是战国时期的名人,不过他的名气可不是靠打仗打出来的,而是靠嘴皮子。赵括的老爸赵奢是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可到了赵括这儿,画风突变。赵括从小就喜欢研究兵书,讲起战术来头头是道,简直是个军事理论家。可惜啊,理论归理论,实战归实战。长平之战时,赵括接替廉颇指挥军队,结果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括自己也被射死在战场上。所以后人就说他“纸上谈兵”,意思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不过话说回来,赵括也不是完全没本事。他要是生在和平年代,说不定能当个军事学院的教授啥的。可惜他生错了时代,碰上了白起这样的狠角色。所以啊,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有实战经验才行。
马谡:又一个理论派的悲剧
如果说赵括是纸上谈兵的鼻祖,那马谡就是他的接班人。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诸葛亮手下的红人之一。马谡这个人很有才华,尤其擅长军事谋略和战略分析。诸葛亮对他也是宠爱有加,经常和他讨论军国大事。
可惜啊,马谡和赵括一样,也是个典型的“理论派”。街亭之战时,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这个战略要地。按理说这种关键位置应该派个经验丰富的老将来守才对吧?但诸葛亮偏偏就信任马谡的理论能力。结果呢?马谡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布阵——把军队驻扎在山上而不是山下平地——结果被魏军断了水源团团围住。最后街亭失守不说还差点全军覆没!诸葛亮没办法只好挥泪斩马谡——这可是《三国演义》里最著名的桥段之一啊!
所以你看啊:再好的理论也得结合实际情况才行;光靠书本知识打仗那是行不通的!不过话说回来:要是马谡生在现代社会的话——没准还能当个军事评论员或者战略分析师啥的呢!毕竟人家理论水平摆在那儿嘛!
现代版的“纸上谈兵”
说完了古代的两位“纸上谈兵”代表人物——咱们再来看看现代社会里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社会里“纸上谈兵”的现象可不少见呢!比如说吧:有些人在网上各种分析国际局势、预测股市走向、点评体育赛事——说得头头是道、分析得井井有条;可真要让他们去实际操作一下呢?那就露馅啦!要么是预测不准、要么是操作失误;反正就是没法把理论变成现实呗!
再比如说职场里也有不少“纸上谈兵”的人:有些人PPT做得漂亮、方案写得完美;可真要让他们去执行项目、解决问题呢?那就抓瞎啦!要么是执行力差、要么是应变能力弱;反正就是没法把想法变成现实呗!所以说啊: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滴;还得有实践能力才行哦!不然就只能当个“键盘侠”或者“PPT专家”啦!哈哈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