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和李绂 雍正不杀田文镜杀李绂

秋水长天

田文镜:一个“不务正业”的官员

田文镜,这位清朝的官员,可以说是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整天琢磨着怎么巴结上司、怎么贪污受贿,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上。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别的?嘿,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田文镜和李绂 雍正不杀田文镜杀李绂

田文镜在河南当巡抚的时候,那可是把河南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不仅修水利、兴农业,还特别注重教育。你知道吗?他甚至在河南办了一所“田氏学堂”,专门教老百姓读书识字。这在当时可是非常罕见的!要知道,那时候的官员们大多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哪有心思管老百姓的教育问题?

不过,田文镜也有点“不务正业”。有一次,他听说河南的百姓们吃不上好米,就亲自跑到江南去采购优质稻种。你没听错,堂堂一个巡抚大人,竟然亲自去买稻种!这事要是传出去,估计其他官员都要笑掉大牙了。但田文镜可不管这些,他觉得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好米,自己跑一趟算什么?

李绂: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学者

说到李绂,这位清朝的学者可真是有点“不走寻常路”。他不像其他学者那样整天钻在故纸堆里研究古籍,而是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体验生活。你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学者们可是非常讲究“坐而论道”的!

李绂最出名的事迹就是他在江南一带游历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民间的智慧和技艺。他不仅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还写成了一本书叫《江南杂记》。这本书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里面不仅有对江南风土人情的详细描述,还有很多实用的生活小窍门和手工艺技巧。你想想看,一个学者不去研究四书五经、不去写那些高深的学术论文,反而去写这种“接地气”的书,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不过李绂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认为学问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而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所以他在游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很多民间的知识和技艺,还把这些东西带回了自己的家乡,教给了更多的人.这种做法在当时可是非常前卫的!

田文镜和李绂:两个“另类”的相遇

说来也巧,田文镜和李绂这两个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几乎没有交集.一个是官场中的实干家,一个是学界里的探险者;一个整天忙于政务和民生,一个四处游历和写作.按理说他们应该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才对.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这两个人竟然相遇了!而且他们的相遇还引发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在一次文人雅集上,田文镜作为地方官员受邀参加.而李绂则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两个人本来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因为都对对方的名声有所耳闻(毕竟都是当时有名的"另类"),所以一见面就聊得特别投机!从民生问题到学术研究,从政务管理到民间智慧...他们的话题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着相似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他们都认为学问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他们都主张官员应该多关注民生问题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这些共同点让他们越聊越投机!最后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段友谊对两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对于田文镜来说:他从李绂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民间智慧和生活技巧的知识;而对于李绂来说:他从田文镜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政务管理和民生问题的实际经验...可以说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这种跨界的交流和合作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少见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让他们各自的事业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