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和晁错的故事 袁盎晁错的因果报应

花开堪折

袁盎:一个“情商高”的刺儿头

袁盎这哥们儿,别看他名字听起来像个古代的奶油小生,实际上是个情商爆表的刺儿头。他可不是那种只会拍马屁的“软骨头”,而是个敢说敢做的硬汉。袁盎在汉朝那会儿,可是个出了名的“直肠子”,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皇帝面前也敢放炮。不过,这家伙可不是愣头青,他懂得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该软。比如,有一次他跟皇帝聊天,皇帝不小心说漏了嘴,提到了一个不该提的人。袁盎立马抓住机会,开始“教育”皇帝:“陛下啊,您这话可不对劲儿啊!”皇帝一听,脸都绿了,但袁盎说得有理有据,皇帝也只能点头称是。

袁盎和晁错的故事 袁盎晁错的因果报应

不过呢,袁盎这人也不是没缺点。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太爱显摆自己的情商了。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心想:“哎呀,这可是个表现我善良的好机会!”于是他二话不说,掏出钱包就给了乞丐一大笔钱。结果呢?乞丐拿着钱跑了,袁盎还傻乎乎地站在那儿等人家感谢他呢!这事后来传开了,大家都笑他是“情商太高反被聪明误”。

晁错:一个“智商高”的倒霉蛋

晁错这人吧,跟袁盎正好相反。袁盎是情商高得让人头疼,晁错则是智商高得让人心疼。晁错在汉朝那会儿可是个出了名的“学霸”,读书读得比谁都多,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他提出的政策啊、建议啊,都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的那种。可惜啊可惜,晁错的智商虽然高得离谱,但他的情商却低得可怜。

有一次,晁错给皇帝上书提建议:“陛下啊!咱们得改革一下税收制度!不然老百姓都要造反啦!”皇帝一听:“哎哟喂!你这不是在咒我吗?”晁错还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呢!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改革方案。结果呢?皇帝越听越火大:“你这是在教我怎么当皇帝吗?”晁错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可为时已晚啦!从那以后啊, 晁错的建议就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最后还被扣上了个"祸国殃民"的大帽子! 唉, 真是智商越高越倒霉啊!

袁盎和晁错的恩怨情仇

要说袁盎和晁错这两个人啊, 那可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一个是情商爆表的刺儿头, 一个是智商超群的倒霉蛋; 一个说话直来直去, 一个做事横冲直撞; 一个懂得审时度势, 一个只会死磕到底......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啊, 那简直就是火星撞地球!

刚开始的时候吧, 袁盎和晁错还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干你的活儿, 我做我的事; 你提你的建议, 我说我的想法......可后来呢?随着两个人在朝中地位越来越高(当然啦!主要是靠各自的本事!),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了!尤其是当涉及到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比如要不要削藩(就是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两个人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削藩?不行不行!" 袁盎摇着脑袋说,"那些诸侯王可都是皇亲国戚啊!削他们的权力?这不是找死吗?" "必须削!" 晁错拍着桌子喊道,"那些诸侯王一个个都快骑到朝廷头上拉屎了!不削他们?等着亡国吗?" ......就这样吵来吵去、争来争去......最后的结果嘛......唉!大家都知道了——两个人都没落得好下场: 袁盎被贬官流放(虽然后来又东山再起了), 而晁错则直接被腰斩于市(就是被砍成两半!)......真是应了那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过话说回来啊——如果当时两个人能稍微放下点成见、多沟通沟通的话......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了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