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人才凋敝 人才凋敝的意思

倚栏听风

三国后期,人才都去哪儿了?

三国后期,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猛将、智谋之士都去哪儿了?怎么感觉一下子就没人了呢?其实,这事儿说来也挺搞笑的。你想啊,三国前期,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大佬手下的人才那叫一个多啊!曹操有荀彧、郭嘉、张辽;刘备有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有周瑜、陆逊、吕蒙。这些人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在战场上或者朝堂上掀起一阵风浪。可是到了后期,这些人要么老了,要么挂了,剩下的那些小辈们,虽然也有点本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三国后期人才凋敝 人才凋敝的意思

比如蜀国的姜维,虽然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但效果嘛……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再看看魏国的司马昭,虽然他后来篡位成功,建立了晋朝,但他手下的那些人比起曹操时代的谋士们,总觉得差了那么一截。至于东吴那边,陆逊的儿子陆抗倒是有点本事,但也是独木难支啊!总之啊,三国后期的人才凋敝得让人忍不住想问:“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都不行了呢?”

人才凋敝的原因:内斗加外患

说到三国后期人才凋敝的原因,那可真是“内忧外患”一起来啊!首先说说内斗吧。你别看三国前期大家都在忙着打仗、争地盘,但其实内部还是挺团结的。可到了后期呢?各个势力内部就开始搞起了“窝里斗”。比如蜀国的刘禅吧,他那个昏庸劲儿真是让人无语。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得住场面,等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开始宠信宦官黄皓了。黄皓这家伙可不简单啊!他不仅自己贪污腐败,还排挤忠良之士。结果呢?蜀国的人才一个个被排挤得差不多了。

再看看魏国那边吧!司马懿父子虽然最后篡位成功了,但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是不择手段啊!司马昭为了除掉曹爽一家子人(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主角)不惜搞了个“高平陵之变”。这一变不要紧啊!直接把曹魏的老臣们吓得不敢说话了。结果呢?司马家的人上位后就开始大肆清洗异己分子。这样一来二去的……魏国的人才也就没剩几个了。至于东吴那边嘛……孙权晚年也是昏庸得很呐!他不仅废掉了太子孙和(就是那个“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主角)还逼死了陆逊(就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那位)结果呢?东吴内部也开始乱成一锅粥了……总之啊!三国后期的内斗真是让人看得心累啊!

外患: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

除了内斗之外呢……三国后期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啦!你别看三国前期大家都忙着打仗争地盘好像挺热闹似的但其实那时候北方还是比较安定的至少没有太多外患来捣乱……可是到了后期情况就不一样啦!随着中原王朝的衰落北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不仅经常骚扰边境还时不时地南下抢掠一番搞得中原王朝焦头烂额……这样一来二去的……中原王朝就更加没心思培养人才啦!毕竟连自己的安全都顾不上还谈什么培养人才呢?所以啊……这也是导致三国后期人才凋敝的一个重要原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