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的“人才荒”:从“卧龙凤雏”到“无人可用”
蜀汉后期的人才凋零,真是让人忍不住想问:“诸葛亮,你带出来的徒弟呢?”大家都知道,蜀汉前期可是人才济济,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打十个。可是到了后期,怎么就变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呢?这事儿得从诸葛亮的“加班文化”说起。
诸葛亮是个工作狂,天天加班到深夜,连吃饭都顾不上。他不仅自己加班,还要求手下的人也跟着加班。结果呢?人才都被他累垮了!比如马谡,本来是个挺有潜力的年轻人,结果被诸葛亮派去守街亭,压力太大,最后搞砸了。再比如姜维,诸葛亮死后接班,结果也是天天加班,最后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你说说,这样下去谁还敢来蜀汉工作啊?
蜀汉的“内卷”:从“用人唯贤”到“用人唯亲”
除了加班文化,蜀汉后期的“内卷”也是人才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前期刘备用人唯贤,不管你是谁的儿子、谁的亲戚,只要有能力就能上位。可到了后期,情况就变了。刘禅上台后,开始搞“用人唯亲”那一套。比如他的宠臣黄皓,明明是个没啥本事的人,却因为会拍马屁成了朝廷的红人。这样一来,真正有才华的人反倒没机会出头了。
还有一点就是蜀汉的官场太封闭了。前期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外来户,所以他们愿意用外地人。可到了后期,刘禅和他的亲信们开始排外了。外地的人才想进蜀汉的官场?门儿都没有!这样一来,蜀汉的人才库就越来越小了。你说说,这样的环境谁还愿意来啊?
蜀汉的“经济危机”:从“富庶天府”到“穷得叮当响”
最后再说说蜀汉的经济问题。大家都知道四川是个好地方,号称“天府之国”。可是到了蜀汉后期,这个“天府之国”却变得穷得叮当响了。为啥呢?因为打仗打得太多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这些仗打得是轰轰烈烈,可是钱也花得哗哗的啊!再加上刘禅和他的宠臣们又不会理财,结果就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经济不行了怎么办?那就只能裁员呗!于是乎朝廷开始大规模裁员缩编……这样一来人才就更少了!而且经济不好还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定因素增加……你说说这样的环境谁还愿意来啊?总之吧……蜀汉后期的人才凋零问题真是一个复杂的大难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领导层不行啊!要是刘备和诸葛亮还在就好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