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司马迁的评价 鲁迅对司马迁的评价

长夜未央

司马迁:历史界的“扛把子”

说到司马迁,那可是历史界的一股清流,也是一股泥石流。他写的《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还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位老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历史界的扛把子”。他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还把每个历史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仿佛他们就站在你面前,跟你唠嗑似的。

世人对司马迁的评价 鲁迅对司马迁的评价

司马迁的写作风格也挺有意思的。他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修辞手法,也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华丽辞藻。他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最真实的故事。比如他写项羽,那叫一个生动:“力拔山兮气盖世”,短短几个字就把项羽的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再比如他写刘邦,那叫一个接地气:“高祖为人仁而爱人”,简单几句话就把刘邦的性格特点给勾勒出来了。

不过呢,司马迁也不是没有槽点。他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件事让他的人生跌入了谷底。但这位老兄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是咬着牙、忍着痛继续写他的《史记》。这种精神,放在今天那就是妥妥的“硬核玩家”啊!

司马迁:历史的“段子手”

如果说司马迁是个历史学家,那他绝对是个不正经的历史学家;如果说他是个作家,那他绝对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作家。他的《史记》里不仅有严肃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还有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段子。比如他写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胡亥少恩而虎狼心”,这句话简直就是在说胡亥是个没良心的熊孩子嘛!再比如他写汉武帝:“上好神仙之道”,这句话就是在调侃汉武帝整天想着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事儿。

司马迁的幽默感还体现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比如他对商鞅的评价:“商君相秦十年……功已成矣……然其法峻刻……民多怨之……卒以车裂终焉”。这段话就是在说商鞅虽然帮秦国搞了不少改革、立了不少功绩,但最后还是因为太严厉、太刻薄而被车裂了——这简直就是个黑色幽默啊!再比如他对韩信的评价:“信之下魏破代……至齐王楚王……竟为吕后所杀……可谓智矣……然其志大而不知止……卒以死终焉”。这段话就是在说韩信虽然聪明能干、战功赫赫,但最后还是因为野心太大、不知收敛而被吕后杀了——这简直就是个悲剧版的段子啊!

所以说啊,司马迁不仅是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还是个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段子手”;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犀利独到的见解;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让人捧腹大笑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真可谓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啊!

司马迁:历史的“杠精”

如果说前面两个标签还算是对司马迁比较正面的评价;那么这个标签可能就要让一些粉丝不高兴了——没错;我就是要说司马迁是个历史的“杠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对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而且这些看法和见解往往跟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儿“杠精”的味道了!比如他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儿的看法;主流观点都认为这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之一;但司马迁却认为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他在《史记》里写道:“焚诗书百家语者非始皇也……其后世有欲以文乱法者借始皇以自名耳!”这段话就是在说焚书坑儒这事儿其实不是秦始皇干的;而是后来有人为了给自己立威才把这事儿推到秦始皇头上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大胆了!再比如他对项羽和刘邦谁更厉害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在《项羽本纪》里写道:“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段话就是在说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的成就和影响力是空前绝后的——这种观点在当时也可以说是相当另类了!所以说啊;司马迁不仅是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还是个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杠精”;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见解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让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真可谓是“杠中有理、理中有杠”啊!

标签: 世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