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官员制度 隋朝官职一品到九品

一蓑烟雨

隋朝官员制度:从“官大一级压死人”到“官小一级也挺好”

隋朝的官员制度,可以说是古代版的“职场生存指南”。首先,隋朝的官员分为九品,每一品又分正从,正四品下就是正四品下的官员,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但实际上是古代版的“职位等级”。这个制度让官员们每天都在琢磨:“我到底是正四品下还是从四品上?”这种纠结程度,堪比现代人纠结“我是该买iPhone 14还是等iPhone 15”。

隋朝官员制度 隋朝官职一品到九品

隋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挺有意思,主要靠科举和推荐。科举考试就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不过那时候考的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现代人考的是行测申论。推荐制度则有点像现在的“内推”,只不过那时候的内推是靠关系和人脉,现代人的内推也是靠关系和人脉,历史果然是个圈啊!

隋朝官员的俸禄:从“吃皇粮”到“吃土”

隋朝官员的俸禄制度也是一大看点。俸禄分为禄米、布帛和钱币三种形式。禄米就是给官员发大米,布帛就是发布料和丝绸,钱币就是发钱。听起来挺丰厚的对吧?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官员领到的俸禄根本不够花。比如一个七品芝麻官,领到的禄米可能还不够他家养的那只猫吃一个月的猫粮。

更搞笑的是,隋朝还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每年有冬至、夏至、春节等节日可以放假,听起来挺人性化的对吧?但问题是,这些假期加起来也就十几天,比现代人的年假还少。而且那时候没有双休日,官员们每天都要上班打卡,简直是古代版的“996”工作制。难怪那时候的官员们都在抱怨:“我这俸禄还不如去卖红薯呢!”

隋朝官员的考核:从“考得好升官发财”到“考不好回家种地”

隋朝的官员考核制度也是一大亮点。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行、政绩、能力等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可以升官发财,中等的原地踏步,下等的直接回家种地。这种考核制度让官员们每天都活在焦虑中:“我今年能不能评个上等?评不上等我是不是得回家养猪了?”

更搞笑的是,隋朝还有个奇葩规定:如果一个地方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战乱,那么这个地方的官员就不用参加考核了。听起来挺人性化的对吧?但问题是,谁愿意在自己任职的地方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战乱啊!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躺平福利”啊!

总之呢,隋朝的官员制度虽然复杂多变、充满挑战和机遇;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它显得更加有趣和值得研究;如果你对古代政治制度感兴趣的话不妨多了解一下哦!

标签: 隋朝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