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大法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可不满足于只是当个“大王”,他想要的是“天下一统”的感觉。于是,他搞了个“中央集权”的大法,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秦始皇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则是各种部门的头头。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负责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从军事到财政,从司法到礼仪,样样都管。
不过,秦始皇可不是那种“放权”的人,他设立这些职位主要是为了帮他干活。丞相负责政务,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这样一来,秦始皇就可以坐在皇位上,悠哉游哉地看着大家忙得团团转。而且,他还设立了郡县制,把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面又有县。这样一来,地方的权力也被大大削弱了,中央的控制力可是杠杠的。
法律条文的“严苛”与“细致”
秦始皇不仅在政治制度上玩得溜,在法律上也是个“狠角色”。他颁布了《秦律》,这可不是一般的法律条文,而是相当严苛和细致的。比如说,如果你偷了一只鸡,那可不是赔钱就能解决的事儿,你可能得去坐牢;如果你在路上乱扔垃圾(没错,秦朝就有环保意识了),那也得受罚。总之,《秦律》就像一张大网,把老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给罩住了。
而且,秦始皇还特别注重法律的执行力度。他设立了御史大夫这个职位来监察百官和百姓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样一来,大家都不敢乱来。不过呢?这种高压政策也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就被抓去坐牢吧?所以《秦律》虽然让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也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文化上的“统一”与“压制”
除了政治和法律上的统一外?秦始皇在文化上也搞了不少动作?他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的政策?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全国上下都得用小篆写字;车同轨就是统一车辆轨距;度同制就是统一度量衡;行同伦则是统一行为规范?这样一来?全国上下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大家说话、写字、开车、买菜都得按照同一个标准来?真是整齐划一啊!
不过呢?这种文化上的统一也有点儿过头了?秦始皇为了推行这些政策可是下了不少狠手?比如焚书坑儒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把那些不听话的读书人都给坑了;还把那些不符合他标准的书籍都给烧了;这样一来;文化多样性就被大大压制了;大家都得按照他的标准来生活;真是有点儿霸道啊!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文化上的统一也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基础;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