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赎人:一场“高尚”的误会
子贡赎人这个故事,听起来像是一部古装版的“好人好事”。子贡,这位孔子的得意门生,有钱又有才,平日里就喜欢做点善事。有一天,他听说鲁国有个规定:谁要是从别的国家赎回被卖为奴隶的鲁国人,就可以从国家那里领到一笔赏金。子贡一听,心想:“这还不简单?我有钱,赎个人回来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他大手一挥,赎了个人回来。
可是呢,子贡这人有点“清高”,觉得自己做这种事是为了行善,不是为了钱。于是他拒绝了国家的赏金。孔子知道后,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他说:“子贡啊子贡,你这是在害人啊!你不要赏金,别人以后赎了人也不好意思要赏金了。这样一来,谁还愿意去赎人呢?”
子贡一听,傻眼了。原来自己以为的高尚行为,反而成了别人行善的绊脚石。这就像是你请朋友吃饭,结果朋友觉得你请客是理所当然的,下次再也不请你了。你说你冤不冤?
子路受牛:一场“实惠”的善举
再说说子路受牛的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性格豪爽直率。有一天,他在河边看到一个溺水的人在呼救。子路二话不说,跳进河里把人救了上来。被救的人感激涕零,非要送一头牛给子路表示感谢。子路一想:“救人是应该的嘛!不过既然人家非要送牛给我……那我就收下吧!”于是他高高兴兴地把牛牵回了家。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批评子路贪财,反而夸奖他说:“做得好!这样一来,以后大家看到有人溺水都会去救人了!”你看啊,孔子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做好事可以得到回报!这就像是你在公司加班到半夜帮老板解决了大问题后老板给你发了个大红包一样——虽然辛苦点儿吧但心里美滋滋的对不对?
两个故事的启示:做好事也要讲究方法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看特别有意思——一个是“高尚”得让人不敢学一个是“实惠”得让人抢着学你说孔子老爷子是不是挺会玩儿的?其实啊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好事也要讲究方法不能光顾着自己爽还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和行动动机才行!就像现在社会上那些公益活动一样有的搞得特别高大上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有的则接地气得很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效果自然就不一样啦!所以啊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不是吗?当然了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话那就记住一句话吧——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钱时就收钱别跟自己过不去也别跟别人过不去这样的人生才叫完美嘛!哈哈哈……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咱们下次再见啦拜拜~ 哦对了差点忘了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