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王之涣 凉州词·其一和其二

断桥残雪

凉州词:一首穿越时空的“旅游指南”

王之涣的《凉州词》,听起来像是一首古代的“旅游攻略”。想象一下,你穿越回唐朝,手里拿着这首诗,准备去凉州(今天的甘肃武威)玩一圈。诗里头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简直就是在告诉你:“嘿,朋友,凉州的风景可是杠杠的!黄河像条大蛇一样蜿蜒在天上,旁边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周围全是高山。”这不就是现代人最爱拍的“网红打卡地”吗?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 凉州词·其一和其二

不过话说回来,王之涣这哥们儿写诗的时候,估计也没想到几千年后会有这么多人拿着他的诗去旅游。他可能就是坐在那儿喝着小酒,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灵感来了:“哎呀,这黄河怎么这么远啊?感觉都快飞到白云里去了!”然后他就随手一写,结果就成了千古绝唱。所以说啊,有时候灵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孤城与边塞:古代版的“孤独星球”

说到那座孤城,王之涣在诗里可是把它写得相当有感觉。你想啊,一座城池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周围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孤独星球”吗?要是放在今天,估计早就被拍成电影了——《孤城》、《万仞山》之类的片名一出来,绝对能吸引一大波文艺青年买票去看。

而且你再想想啊,古代的凉州可不像现在这么热闹。那时候的凉州可是边塞重镇,经常有外族来骚扰。所以那座孤城不仅是风景好,还带着点儿“战地风云”的味道。王之涣写这首诗的时候,估计心里也在想:“这地方真是个好地方啊!可惜就是有点儿危险。”不过这种危险感反而给这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羌笛与杨柳:古代版的“音乐节”

最后再来说说诗里的羌笛和杨柳吧。这两样东西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在王之涣的笔下却成了绝配。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吹起来声音悠扬婉转;杨柳呢?那可是春天的象征啊!王之涣在诗里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别吹什么羌笛了!就算你吹得再好听也没用啊!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这儿来!”

这话听起来有点儿调侃的意思吧?就像是在说:“哎呀兄弟们别玩音乐了!咱们这儿连春风都吹不到呢!还是老老实实看风景吧!”不过话说回来啊,要是把这首诗改编成现代版的音乐节广告词也挺合适的——“来凉州听羌笛吧!虽然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我们的音乐绝对能让你心潮澎湃!”这广告词一出估计能吸引不少文艺青年前来打卡拍照发朋友圈吧?

标签: 凉州 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