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偏心眼”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可谓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偏心眼”。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尤其是朱棣,似乎总是带着那么点儿“嫌弃”。你说这朱棣,好歹也是个皇子,长得也不差,能力也不弱,怎么就入不了老爹的眼呢?其实啊,这事儿还得从朱元璋的“育儿经”说起。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严父”,对儿子们的要求那叫一个高。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都能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最好还能个个都像他一样,能打仗、能治国。可偏偏朱棣呢,从小就表现出一股子“叛逆劲儿”。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你让他读书,他偏要去骑马射箭。这可把朱元璋给气坏了,觉得这小子不务正业,将来肯定成不了大器。
再加上朱元璋对长子朱标的偏爱,更是让朱棣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就备受宠爱,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而朱棣呢?虽然是老四,但因为不是嫡出,所以在父亲心中的分量自然就轻了不少。这样一来,朱棣在朱元璋面前就更显得“不受待见”了。
朱棣的“不安分”
要说朱棣这人吧,还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儿。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对军事特别感兴趣。这在和平年代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偏偏那时候明朝刚建立不久,天下还没完全太平下来。朱元璋一看这小子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的,心里就更不乐意了:你看看人家朱标多稳重、多有学问!你再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瞎折腾!
更让朱元璋头疼的是,朱棣还特别喜欢结交一些江湖人士和武将。这在朱元璋看来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你一个皇子不好好读书、修身养性也就罢了;还整天跟那些粗人混在一起!这不是存心要败坏我们皇家的名声吗?于是乎,朱元璋对朱棣的印象就更差了:这小子不仅不听话、不务正业;还净给我惹麻烦!真是气死我了!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表面原因而已——真正让朱元璋对朱棣产生“厌恶感”的原因;其实还在后面呢……
父子之间的“权力游戏”
说到这里;咱们就得聊聊更深层次的原因了——那就是权力斗争!没错;别看父子俩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其实背地里早就暗流涌动了……要知道;在古代皇室中;父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反目成仇的事情可不少见——而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也不例外…… 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确实没把朱棣放在眼里——毕竟在他心目中;长子朱标才是最佳继承人嘛!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儿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原来啊;有一次边境发生了叛乱;朝廷派兵去平叛却屡战屡败——这时候有人就推荐让四皇子朱棣去试试看…… 结果没想到啊!这位平日里被大家看不起的“纨绔子弟”居然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叛乱给平定了!这下可把所有人都给惊呆了:原来这位四皇子不仅会打仗、而且还是个军事天才啊! 消息传到京城后;最震惊的人莫过于老皇帝朱元璋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直看不起的小儿子居然这么有本事!这下可怎么办才好呢?如果继续让长子继承皇位的话会不会引起其他儿子的不满呢?尤其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军事天才会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呢?想到这里时老皇帝不禁开始担心起来:万一哪天这个小子也学别人来个什么“清君侧”之类的可怎么办啊?! 于是乎从那以后老皇帝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压起这个小儿子来了:不仅削减了他的兵权、而且还经常找茬训斥他——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削弱他的势力以免将来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可怜的朱棣虽然心里委屈但也只能默默忍受着父亲的打压——毕竟谁让自己生在帝王家呢?想要活命就得学会忍耐啊…… 就这样过了几年后终于有一天老皇帝驾崩了——临终前他把皇位传给了长孙(也就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子)而不是任何一位成年皇子(包括那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四叔)…… 消息传出后天下哗然:大家都觉得这位新皇帝年纪太小根本无法治理国家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叔叔们来辅佐才对嘛!可是新皇帝却坚决不肯让步甚至还下令处死了几位反对自己的大臣以示威慑…… 看到这种情况后那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四叔终于忍不住了:既然你们都不把我放在眼里那我就只好自己动手来夺回属于我的东西了!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最终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后那位曾经被父亲嫌弃、被侄子打压的四叔终于成功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并成为了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 所以说啊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当初老皇帝能够多给小儿子一些机会和信任的话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那些悲剧了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而结果就是那位曾经被嫌弃的四叔最终成为了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