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怎么结束的 丁戊奇荒为什么不纳入教材

凉风习习

天灾人祸,荒年难熬

丁戊奇荒,这名字听着就有点玄乎,像是古代算命先生掐指一算,然后皱着眉头说:“不好不好,丁戊年有大灾。”结果还真应验了。这场荒年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具体来说是1877年到1878年。那时候,天公不作美,连着几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们眼巴巴地望着干裂的土地,心里比那土地还裂得厉害。

丁戊奇荒怎么结束的 丁戊奇荒为什么不纳入教材

不光是天灾,还有人祸。清朝政府那时候也是焦头烂额,内忧外患一大堆。官员们忙着争权夺利,哪有心思管老百姓的死活?结果就是,老百姓饿得前胸贴后背,官员们却还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这场景要是拍成电视剧,估计观众都得气得摔遥控器。

民间自救,各显神通

好在老百姓也不是吃素的(虽然那时候确实没啥可吃的)。面对这场大荒年,大家纷纷开始自救。有的地方组织起来打井取水,有的地方开始种植耐旱作物。虽然效果有限,但总比坐以待毙强。还有一些地方的商人开始从外地运粮进来卖给饥民。虽然价格贵得离谱(这时候谁还管价格啊),但至少能让人活下去。

民间的自救行动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吃观音土”。这可不是什么宗教仪式啊!观音土是一种白色的黏土,据说吃了能暂时缓解饥饿感(但千万别多吃啊!)。当时很多人为了活命都去挖这种土吃。结果呢?有些人吃了之后肚子胀得像气球一样大(画面太美不敢看)!不过话说回来,在那种情况下还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也真是脑洞大开啊!

政府出手,救灾终现曙光

就在民间自救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其实也没啥火啦)清朝政府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再不管的话估计连皇位都要保不住了!于是光绪皇帝下令拨款赈灾、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等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总算是给饥民们带来了一线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有一位名叫左宗棠的大臣在西北地区积极组织救灾工作(这位老兄可是个狠角色啊!)他不仅亲自到灾区视察还发动军队参与救灾工作(军人也是人嘛!)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地区的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虽然还是死了很多人但总比全军覆没强吧?)可以说左宗棠在这场灾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清朝政府早点重视这个问题也不至于闹到这种地步啊!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啊!

标签: 丁戊 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