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仁德吗 刘备的仁德怎么用

眉间心上

刘备的仁德:传说还是现实?

说到刘备,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儿八成是“仁德”。这哥们儿在《三国演义》里可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大好人,动不动就哭,动不动就讲义气,简直是古代版的“暖男”。但你有没有想过,刘备的仁德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罗贯中老爷子为了卖书,硬是把刘备包装成了一个圣人?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位“仁德”先生的底裤,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刘备仁德吗 刘备的仁德怎么用

首先,咱们得承认,刘备的确是个会来事儿的主儿。你看他到处结交朋友,跟关羽、张飞拜把子,跟诸葛亮称兄道弟,简直是社交达人。而且他还特别会做人情,动不动就给人家送点小礼物、说点暖心话。比如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段儿,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求贤若渴”。但问题是,这些事儿是不是都是为了他的“大业”呢?换句话说,刘备的仁德是不是只是他用来拉拢人心的手段呢?

刘备的仁德:是真情还是假意?

咱们再来看看刘备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比如他在长坂坡那会儿,听说赵云为了救阿斗差点儿挂了,立马就哭得稀里哗啦的。这事儿看起来挺感人的吧?但你仔细想想,赵云可是他的得力干将啊!要是赵云真挂了,谁来帮他打天下?所以这眼泪到底是心疼赵云呢,还是心疼自己的事业呢?再比如他后来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时候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话听起来是挺大度的吧?但你要是诸葛亮你会怎么想?这不就是明摆着在试探你吗?你要是真敢自取了蜀汉江山,估计第二天就得被灭口了吧!

所以啊,刘备的仁德有时候还真有点儿让人捉摸不透。你说他是真心的吧,可他做的一些事儿又让人觉得有点儿虚伪;你说他是假意的吧,可他又确实做了不少让人感动的事儿。这大概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他让你觉得他是个好人,但又让你不敢完全相信他是个好人。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才是最厉害的!

刘备的仁德:历史与传说的差距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历史上的刘备和传说中的刘备到底有多大差距。《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是个完美无缺的大好人;但历史上的刘备可没那么简单。首先他的出身就不咋地——虽然是汉室宗亲吧(这个身份还挺有争议)但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其次他在创业初期也是各种碰壁——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简直像个职场跳槽达人;最后他在打仗方面也没啥特别牛逼的地方——除了逃跑比较快(比如长坂坡那次)其他时候基本都是输多赢少。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挺普通的家伙却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为啥呢?除了运气好之外(比如捡了个诸葛亮)更重要的是他会做人!你看他在荆州的时候对老百姓不错吧?在益州的时候也挺会笼络人心吧?这些事儿虽然看起来挺简单的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尤其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头想要赢得民心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比那些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