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公的传奇起源
说到义兴公,那可真是个让人笑掉大牙的故事。据说这名字的由来,还得从一位叫老李的糊涂蛋说起。老李是个卖豆腐的,每天清晨推着小车在村里吆喝:“豆腐嘞,新鲜的豆腐!”可这老兄有个毛病,记性差得跟筛子似的。有一天,他忘了带钱箱子,结果收了一堆铜板没处放,只好全塞进了裤兜里。这下可好,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响,活像个移动的铜锣。村里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人就打趣说:“老李啊,你这‘义兴公’的买卖做得真是有声有色!”从此,“义兴公”这名字就在村里传开了。
义兴公的生意经
别看义兴公名字起得随意,生意做得可是风生水起。老李虽然记性不好,但做生意却有一套。他卖的豆腐不仅新鲜,还特别便宜。村里人问他为啥这么便宜,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咱这是‘义兴公’嘛,讲的就是个‘义’字!”其实呢,老李心里门儿清:薄利多销才是王道。他还特别会来事儿,逢年过节总给村里老人送点豆腐脑儿尝尝鲜。这么一来二去,村里人都成了他的忠实顾客。老李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干脆开了家小店,专卖各种豆制品。店里挂着一副对联:“义字当头生意旺,兴旺发达财源广。”横批就是“义兴公”三个大字。
义兴公的趣事一箩筐
要说义兴公的故事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有一次,老李收了个徒弟小王。小王年轻气盛,总想着创新搞点新花样儿。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师父啊,咱们能不能把豆腐做成五颜六色的?这样肯定能吸引更多顾客!”老李一听就乐了:“好主意啊!不过咱得先试试看能不能吃才行。”结果小王用了各种色素调出来的豆腐颜色倒是挺好看——红的像番茄、绿的像青菜、黄的像柠檬——可味道嘛……简直比中药还难吃!顾客们吃了直摇头:“这哪是豆腐啊?分明是颜料嘛!”后来这事成了村里的笑谈:“瞧瞧人家‘义兴公’的创新精神!连颜料都敢往嘴里塞!”不过老李倒是不以为意:“创新嘛就得敢想敢干!虽然这次失败了点儿……不过下次咱们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