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钱币,乱得像一锅粥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代,各个小国纷纷崛起,各自为政。这些小国的统治者们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财富,纷纷开始铸造自己的钱币。于是乎,钱币市场就像一锅煮沸的粥,各种花样百出的钱币纷纷登场。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钱币的材质。有铜的、铁的、铅的,甚至还有锡的。你可能会问:“锡也能铸钱?”没错,当时的技术就是这么任性!而且,这些钱币的大小和重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像铜板一样厚实,有的则薄得像纸片。更有甚者,有些小国的统治者为了省钱,竟然在钱币上偷工减料,铸出来的钱币轻飘飘的,拿在手里感觉像是在玩空气。
再来看看这些钱币的造型。有的钱币上刻着龙凤图案,象征着皇权的威严;有的则刻着花鸟鱼虫,显得格外接地气;还有的钱币上竟然刻着统治者的头像!想象一下,拿着一枚刻着自己头像的钱币去买东西,那感觉一定很奇妙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头像的质量可就不敢恭维了,有的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有的则歪歪扭扭的像是小学生画的。
钱币上的文字游戏
除了造型各异外,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字繁多。每个小国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名字能出现在钱币上,于是乎各种奇奇怪怪的字体和文字就出现在了钱币上。有的小国名字太长,直接把整个钱币都占满了;有的小国名字太复杂,普通人根本看不懂;还有的小国名字太搞笑了——比如“南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南瓜”的亲戚!
不仅如此,这些钱币上的文字还经常玩一些谐音梗。比如“通宝”这个词在当时非常流行——意思是“通行无阻的宝贝”——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呢?很多小国的通宝根本就不通宝!拿着这些通宝去买东西时常常会被商家拒收——因为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不值钱!于是乎“通宝”变成了“不通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还有一些更搞笑的情况:有的小国统治者在铸造新版货币时突然心血来潮想改个年号——结果新版货币还没来得及流通旧版货币就已经被淘汰了!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今天刚攒够一堆旧版货币准备去集市买东西结果发现人家只收新版货币了!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啊!
收藏家的天堂与地狱
对于现代收藏家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简直就是一个天堂与地狱并存的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这个时期的钱币种类繁多、造型奇特、文字有趣但是想要收集齐全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首先你要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种类——据不完全统计五代十国时期至少有上百种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于市面之上!其次你要面对的是保存状况不佳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战乱频繁很多珍贵的古钱都已经锈迹斑斑甚至残缺不全了!最后你还要面对的是真伪难辨的问题——由于这个时期的货币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所以市面上充斥着大量仿制品和赝品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古董收藏的人来说这些困难反而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和动力所在:越是难以收集到的藏品越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和兴趣;越是保存状况不佳的古董越能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越是真伪难辨的藏品越能考验他们的眼力和智慧……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