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淡泊名利,智商在线
说到诸葛亮,大家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手拿羽扇、眼神犀利的老兄,坐在那儿一副“我啥都知道”的样子。没错,他就是那个在《三国演义》里被神化的“卧龙先生”。但你知道吗?这位智商爆表的军师,其实是个淡泊名利的主儿。他不像某些人,整天想着怎么升官发财、争权夺利,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怎么帮刘备打天下上。
诸葛亮淡泊名利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从来不主动要求什么官职。你看,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他也没说:“哎呀,老板你得给我个丞相当当啊!”而是默默地跟着刘备干起了活儿。后来刘备当了皇帝,封他当丞相,他也没得意忘形,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做事。这种不争不抢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的“低调”生活
诸葛亮的低调不仅体现在他不争官职上,还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里。你想象一下,一个智商高到可以算出天气变化、敌军动向的人,生活得有多精致?但诸葛亮偏偏不是这样。他的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穿着朴素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里简直是“异类”啊!
更搞笑的是,诸葛亮还特别喜欢种田。你没听错,就是种田!他在《出师表》里面还写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意思是说:“我本来就是个农民嘛!”这话说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你一个军师、丞相级别的人物,整天想着种田干嘛?但这恰恰体现了诸葛亮的淡泊名利——他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享受,而是安于平凡的生活状态。
诸葛亮的“智慧”与“幽默”
诸葛亮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的军事谋略上,还体现在他的幽默感上。你知道吗?他在《诫子书》里面写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不淡泊一点儿啊,就别想明白自己的志向;你不安静一点儿啊,就别想走得远!”这话说得真是既深刻又幽默。
还有一次,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遇到了司马懿的军队挡路。司马懿派人去问诸葛亮:“你们军队的粮草够不够啊?不够的话我们可以借点儿给你!”结果诸葛亮回信说:“谢谢你的好意啊!不过我们粮草多得很呢!你要是想要的话可以来拿哦!”这话说得真是既机智又幽默。司马懿听了之后气得直跺脚——这哪是打仗啊?分明是在斗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