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态度
宋江对招安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始终认为招安是梁山好汉的最佳出路。宋江出身于官宦之家,虽然后来因误杀阎婆惜而被迫上梁山,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怀有对朝廷的忠诚。他认为,通过招安可以洗清梁山的“贼寇”之名,使兄弟们能够重新回到正途,甚至有机会为国效力。宋江在梁山内部多次强调招安的好处,认为这是解决梁山与朝廷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他不仅自己积极推动招安,还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其他头领,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对朝廷抱有一定幻想的人。
武松的态度
武松对招安的态度则相对复杂。一方面,武松曾是朝廷的官员,因打虎成名而受到百姓的爱戴,他对朝廷有一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武松在经历了兄长被害、自己被陷害等一系列事件后,对官府的腐败和黑暗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对招安持保留态度。武松并不反对招安本身,但他担心一旦接受招安,梁山的好汉们可能会再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更倾向于保持现状,继续在梁山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由于宋江的影响力和他对兄弟们的责任感,武松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宋江的决定。
鲁智深的态度
鲁智深对招安的态度最为坚决地反对。鲁智深是个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人,他对世俗的礼法和官府的规矩一向不屑一顾。他认为梁山的兄弟们聚在一起是为了行侠仗义、替天行道,而不是为了讨好朝廷或谋求个人的荣华富贵。鲁智深认为招安是对梁山精神的背叛,是对兄弟们自由意志的束缚。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招安的不满,甚至与宋江发生过激烈的争执。鲁智深的反对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朝廷的不信任,更是因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兄弟情义的坚守。尽管如此,鲁智深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梁山,继续与兄弟们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