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是个“书虫”
我小时候,家里有个大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我妈总说我是从书堆里爬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我记得我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抱着一本《格林童话》啃得津津有味了。虽然那时候字还认不全,但靠着插图和妈妈的讲解,我硬是把那些故事都记了个七七八八。
后来上了小学,我的“书虫”属性更是暴露无遗。每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进书房,翻开一本新书。我妈总说我像个“小老头”,整天捧着本书,连吃饭都得三催四请。不过说实话,那些书里的世界可比现实有趣多了。什么《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七十二变,《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简直让我欲罢不能。
读书带来的“副作用”
读书多了,自然也有不少“副作用”。比如我小时候特别爱幻想自己是书里的英雄人物。有一次,我拿着一根竹竿当金箍棒,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家里上蹿下跳。结果一不小心撞到了茶几上,疼得我哇哇大哭。我妈一边给我擦药一边笑:“你这猴儿也太能折腾了!”
还有一次,我看《水浒传》看得入迷了,觉得自己就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于是我偷偷跑到院子里挖了个小坑,准备埋点“宝藏”——其实就是几块石头和几根树枝。结果被邻居家的小孩发现了,他们笑得前仰后合:“你这是要当‘石将军’啊!”我当时还挺得意:“那是当然!等我找到一百零八将的兄弟们,咱们就一起打天下!”
读书让我成了“百事通”
读书多了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知识面广了。记得有一次班里组织知识竞赛,题目五花八门: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文学都有涉及。别的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的时候,我却像开了挂一样对答如流。最后我们班拿了第一名,老师还特意表扬了我:“咱们班的‘百事通’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有时候知识面太广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有一次我和同学聊天时提到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结果那个同学一脸懵:“啥?你在说什么?什么荒唐言?什么辛酸泪?”我当时就愣住了:“你没看过《红楼梦》吗?那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啊!”他摇摇头:“我只看过动画片……”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哭笑不得:看来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是个“书虫”啊!